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

无锡太湖新城低碳生态城建设的挑战与思考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章 导论第8-14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的理论基础第9-11页
        (一) 研究方法第9页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9-11页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1-12页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主要观点及创新、难点重点与不足第12-14页
        (一) 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2页
        (二) 主要观点及创新第12页
        (三) 难点重点与不足第12-14页
第二章 低碳生态理念的产生与发展第14-21页
    一、低碳生态理念的产生与发展综述第14-18页
        (一) 国外低碳生态理论研究发展综述第14-16页
        (二) 国内低碳生态理论研究发展综述第16-18页
    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途径策略的理论探索第18-21页
第三章 无锡太湖新城建设低碳生态城的探索与实践第21-32页
    一、无锡太湖新城建设低碳生态城的发展历程第21-24页
        (一) 无锡太湖新城概况第21-22页
        (二) 无锡太湖新城建设低碳生态城的由来及发展历程第22-24页
    二、无锡太湖新城建设低碳生态城示范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24-27页
        (一) 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方向第24-25页
        (二) 中国国情下的必然选择第25页
        (三) 无锡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第25-27页
    三、无锡太湖新城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建设举措与成效第27-32页
        (一) 政府主导,明确目标第27-28页
        (二) 突出重点,实质推进第28-32页
第四章 无锡太湖新城低碳生态城建设中的困境与挑战第32-35页
    一、体制机制方面第32页
    二、中观管理方面第32-33页
    三、基础性工作方面第33页
    四、建成区改造方面第33-34页
    五、宣传引导方面第34-35页
第五章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第35-43页
    一、国外生态城建设项目介绍第35-37页
        (一) 瑞典哈马碧城第35页
        (二) 瑞典马尔默“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第35页
        (三) 阿联酋马斯达尔城第35-36页
        (四) 荷兰海尔许霍尔德太阳城“方岛”社区第36页
        (五) 澳大利亚哈利法克斯生态城第36-37页
    二、国内生态城建设的实践项目第37-39页
        (一) 天津中新生态城第37-38页
        (二) 唐山曹妃甸生态城第38页
        (三) 深圳光明新区第38页
        (四) 青岛中德生态园第38-39页
        (五) 吐鲁番示范区第39页
    三、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建设的启示与思考第39-43页
        (一) 从共识到实践第39-40页
        (二) 坚持因地制宜第40-41页
        (三) 政府主导引领第41页
        (四) 突出重点举措第41-43页
第六章 优化无锡太湖新城低碳生态城建设的路径选择第43-56页
    一、强化以政府为核心的规划指导和引领功能第43-45页
        (一) 注重宏观层面的战略研究第44页
        (二) 加强中观层面的规划衔接第44-45页
        (三) 注重微观层面的贯彻执行第45页
    二、建构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基础的低碳生态文化第45-47页
        (一) 培育低碳生态文化第46页
        (二) 加强低碳生态理念宣传教育第46-47页
        (三) 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联动配合第47页
    三、坚持以生态环保为基础的低碳化产业发展模式第47-50页
        (一) 结合新城建设开发推动产业生态转型第48页
        (二)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第48-49页
        (三) 发展循环经济第49页
        (四) 推行节能降耗第49页
        (五)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第49-50页
    四、推动以“项目化”为主导的低碳生态城示范区和示范工程建设第50-51页
        (一) 结合示范项目建设贯彻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第50页
        (二) 围绕重点领域落实低碳生态技术和举措第50-51页
        (三) 深化国际合作扩大宣传影响第51页
    五、探寻建成项目和建成区的低碳化改造第51-53页
        (一) 优化生态空间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第51-52页
        (二) 推行清洁生产第52页
        (三) 创建低碳社区(园区)第52-53页
    六、倡导低碳化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第53-56页
        (一) 低碳生活方式是构建低碳社会的重要基础第53-54页
        (二) 观念态度是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重点关键第54页
        (三) 从细节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资料第57-60页
后记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之法律构建
下一篇:技术标准化视角下云计算专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