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2页 |
Abstract | 第12-16页 |
英文缩略语 | 第18-2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21-57页 |
综述一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 第21-35页 |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1.1 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后细胞外基质的重建是IPF发生及急性加重的重要病理基础 | 第22-23页 |
1.2 与细胞外基质重建相关的的细胞因子 | 第23-25页 |
2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 第25-27页 |
2.1 N-乙酰半胱氨酸 | 第26页 |
2.2 吡非尼酮 | 第26页 |
2.3 三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第26-27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5页 |
综述二 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 第35-57页 |
1 近年来中医对于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认识 | 第35-38页 |
1.1 早中期以毒、瘀、痰等邪实侵犯为主,日久则气血阴阳亏虚突显 | 第35-36页 |
1.2 正气亏虚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 第36-37页 |
1.3 痰瘀是重要致病因素,亦是急性加重的原因之一 | 第37页 |
1.4 从络病理论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 | 第37-38页 |
1.5 基于肝肺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早期可从肝论治 | 第38页 |
2 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38-48页 |
2.1 单味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 | 第38-41页 |
2.2 中药复方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研究 | 第41-43页 |
2.3 中药复方干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实验研究 | 第43-45页 |
2.4 名家经验 | 第45-48页 |
3 问题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第二部分 | 第57-105页 |
一、通肺络补宗气方提高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活动耐力的临床研究 | 第57-90页 |
前言 | 第57-58页 |
1 临床资料 | 第58-6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58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58-61页 |
1.3 纳入病例标准 | 第61页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61-62页 |
1.5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第62页 |
1.6 病例脱落和剔除处理 | 第62页 |
1.7 终止和撤除临床试验的标准 | 第62-63页 |
1.8 质量控制 | 第6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63-68页 |
2.1 临床研究原则 | 第63页 |
2.2 治疗方案 | 第63-64页 |
2.3 临床观察指标及时点 | 第64-65页 |
2.4 安全性指标检测 | 第65-66页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第66-67页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67页 |
2.7 统计方法 | 第67-6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8-88页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第68-70页 |
3.2 结果 | 第70-87页 |
3.3 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二、通肺络补宗气方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90-100页 |
前言 | 第90页 |
临床试验:通肺络补宗气方对IPF患者血清TGF-β、TNF-α、CTGF、PDGF-AA水平的影响 | 第90-93页 |
1 研究方法 | 第90-91页 |
2 结果 | 第91-93页 |
动物实验:通肺络补宗气方对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Smad3及Smad7水平的影响 | 第93-9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3-96页 |
1.1 实验用材料 | 第93-9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94-96页 |
2 结果 | 第96-98页 |
2.1 大鼠死亡情况 | 第96页 |
2.2 肉眼观察大鼠肺组织 | 第96页 |
2.3 光镜观察 | 第96-97页 |
2.4 大鼠支气管上皮损伤程度评分、胶原沉积面积及气道管壁厚度比较 | 第97-98页 |
2.5 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肺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TGF-β、Smad3、Smad7的表达 | 第98页 |
3 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0页 |
三、结语 | 第100-105页 |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病因病机分析 | 第100-101页 |
2 通肺络补宗气方的组方分析 | 第101-102页 |
3 结论 | 第102页 |
4 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5 不足之处 | 第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页 |
附录 | 第105-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个人简介 | 第112-113页 |
附件 | 第113-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