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主要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第1章 新孢子虫病的研究概况 | 第16-26页 |
1.1 新孢子虫病的概述 | 第16-21页 |
1.1.1 新孢子虫的分类 | 第16-17页 |
1.1.2 新孢子虫的病原学形态特征 | 第17页 |
1.1.3 新孢子虫的生活史 | 第17-18页 |
1.1.4 新孢子虫的宿主与地域分布 | 第18-19页 |
1.1.5 新孢子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第19-20页 |
1.1.6 新孢子虫病的治疗及预防 | 第20-21页 |
1.2 新孢子虫病的免疫学研究 | 第21-26页 |
1.2.1 新孢子虫病在自然条件下的免疫情况 | 第21-22页 |
1.2.2 细胞免疫 | 第22-24页 |
1.2.3 体液免疫 | 第24页 |
1.2.4 新孢子虫的入侵和免疫逃避 | 第24-26页 |
第2章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 第26-32页 |
2.1 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2.2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2.2.1 非编码RNA的作用 | 第27-28页 |
2.2.2 组蛋白修饰 | 第28-29页 |
2.2.3 DNA甲基化 | 第29-30页 |
2.3 表观遗传学修饰对细胞因子的调控 | 第30-32页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32-64页 |
第1章 新孢子虫感染的巨噬细胞IL-12表达的动态变化 | 第32-39页 |
1.1 材料和方法 | 第32-35页 |
1.1.1 材料 | 第32-34页 |
1.1.2 方法 | 第34-35页 |
1.2 结果 | 第35-37页 |
1.2.1 新孢子虫的培养及纯化 | 第35-36页 |
1.2.2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 第36页 |
1.2.3 新孢子虫感染的巨噬细胞IL-12表达的动态变化 | 第36-37页 |
1.3 讨论 | 第37-38页 |
1.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2章 新孢子虫感染的巨噬细胞miRNA对IL-12表达的调控 | 第39-56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40-48页 |
2.1.1 材料 | 第40页 |
2.1.2 方法 | 第40-48页 |
2.2 结果 | 第48-53页 |
2.2.1 巨噬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48页 |
2.2.2 新孢子虫感染的巨噬细胞miRNA表达的动态变化 | 第48-49页 |
2.2.3 miR-187激动剂与抑制剂对新孢子虫感染的巨噬细胞IL-12表达的影响 | 第49-50页 |
2.2.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miR-187的预测靶标基因 | 第50-53页 |
2.3 讨论 | 第53-54页 |
2.4 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新孢子虫感染的巨噬细胞IL-12启动子区的组蛋白修饰 | 第56-64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57-60页 |
3.1.1 材料 | 第57页 |
3.1.2 方法 | 第57-60页 |
3.2 结果 | 第60-61页 |
3.2.1 巨噬细胞染色质破碎结果 | 第60-61页 |
3.2.2 IL-12启动子区的变化情况 | 第61页 |
3.3 讨论 | 第61-63页 |
3.4 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6页 |
导师简介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