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基于几何原理改良Mohler法修复单侧唇裂 | 第15-2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5-18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2 手术设计 | 第15-17页 |
1.3 数据采集及测量 | 第17-18页 |
1.4 数据分析 | 第18页 |
2.结果 | 第18-22页 |
3.讨论 | 第22-26页 |
3.1 改良Mohler法的手术设计 | 第22-25页 |
3.2.口轮匝肌的解剖与功能复位 | 第25-26页 |
3.3.红唇的修复 | 第26页 |
4.结论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对比改良Mohler法与Tennison-Randall法修复单侧唇裂患者术后鼻唇部变化趋势 | 第27-44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27-29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7-28页 |
1.2 数据采集 | 第28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28-29页 |
2.结果 | 第29-38页 |
3.讨论 | 第38-43页 |
3.1 手术效果的评价 | 第38-39页 |
3.2 手术方法对术后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瘢痕的形成、演变及治疗 | 第40-42页 |
3.4 是否可依据唇高度差来选择手术方式? | 第42-43页 |
4.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文献综述 | 第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