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禁令制度概述 | 第10-17页 |
(一)禁令的概念及分类 | 第10-13页 |
1、中间禁令与终局禁令 | 第11-12页 |
2、命令性禁令与禁止性禁令 | 第12页 |
3、恢复性禁令与预防性禁令 | 第12-13页 |
(二)禁令制度的性质 | 第13-14页 |
(三)禁令制度的价值 | 第14-15页 |
1、实现双方保护 | 第14-15页 |
2、维护司法权威 | 第15页 |
(四)与其他相关救济制度的横向比较 | 第15-17页 |
1、禁令制度与先予执行 | 第15-16页 |
2、禁令制度与财产保全 | 第16-17页 |
二、禁令制度的域外探析 | 第17-26页 |
(一)大陆法系 | 第17-21页 |
1、德国假处分制度 | 第17-19页 |
2、日本假处分制度 | 第19-20页 |
3、法国紧急审理程序 | 第20-21页 |
(二)英美法系 | 第21-25页 |
1、英国中间禁令制度 | 第21-23页 |
2、美国中间禁令制度 | 第23-25页 |
(三)TRIPS协议 | 第25-26页 |
三、我国禁令制度现状的梳理与评析 | 第26-34页 |
(一)我国禁令制度的立法现状及特点 | 第26-28页 |
1、实体法律 | 第26页 |
2、程序法律 | 第26-27页 |
3、司法解释 | 第27页 |
4、行政法规 | 第27页 |
5、《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议) | 第27-28页 |
(二)我国禁令制度的现实困境 | 第28-34页 |
1、理论层面 | 第28-30页 |
2、制度层面 | 第30-31页 |
3、实践层面 | 第31-34页 |
四、构建与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的设想 | 第34-40页 |
(一)构建与完善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的必要性 | 第34-35页 |
1、禁令制度是知识产权的内在要求 | 第34页 |
2、禁令制度符合我国现实国情需要 | 第34-35页 |
(二)知识产权禁令制度的具体建构 | 第35-40页 |
1、明确禁令的类型与称谓 | 第35-36页 |
2、扩大禁令的适用范围 | 第36页 |
3、规范有关禁令的操作程序 | 第36-39页 |
4、完善禁令的救济路径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