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2 常温下外包钢加固RC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 高温下加固结构抗火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考虑二次受力下的加固结构力学与热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外包钢加固RC梁温度场计算及其验证 | 第18-32页 |
| 2.1 引言 | 第18页 |
| 2.2 温度场计算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 2.2.1 标准升温曲线 | 第18-19页 |
| 2.2.2 热对流、热辐射和热传导 | 第19-20页 |
| 2.2.3 界面边界条件 | 第20页 |
| 2.3 高温下材料的热工性能 | 第20-25页 |
| 2.3.1 结构钢的热工性能 | 第20-23页 |
| 2.3.2 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 第23-25页 |
| 2.4 外包钢加固RC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及验证 | 第25-31页 |
| 2.4.1 基本假定 | 第25页 |
| 2.4.2 验证试验介绍 | 第25-26页 |
| 2.4.3 外包钢加固RC梁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6-28页 |
| 2.4.5 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28-31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外包钢加固RC梁高温下力学分析及验证 | 第32-44页 |
| 3.1 引言 | 第32页 |
| 3.2 高温下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32-36页 |
| 3.2.1 高温下钢材的力学性能 | 第32-35页 |
| 3.2.2 高温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35-36页 |
| 3.3 外包钢加固RC梁的力学分析模型 | 第36-43页 |
| 3.3.1 基本假定 | 第36-37页 |
| 3.3.2 验证试验介绍 | 第37-39页 |
| 3.3.3 有限元模型建立及破坏准则 | 第39-40页 |
| 3.3.4 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40-4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考虑二次受力下外包钢加固RC梁的抗火性能研究 | 第44-59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9页 |
| 4.2.1“杀死-激活”方法 | 第44-45页 |
| 4.2.2“单元追踪”方法 | 第45-47页 |
| 4.2.3 模型数据与建模步骤 | 第47-49页 |
| 4.3 有限元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9-58页 |
| 4.3.1 荷载比 0.4 | 第51-53页 |
| 4.3.2 荷载比 0.5 | 第53-56页 |
| 4.3.3 荷载比 0.6 | 第56-5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外包钢加固RC梁耐火极限参数分析 | 第59-75页 |
| 5.1 引言 | 第59页 |
| 5.2 考虑二次受力下外包钢加固RC梁耐火极限参数分析 | 第59-73页 |
| 5.2.1 混凝土梁相关参数的影响 | 第59-64页 |
| 5.2.2 角钢相关参数的影响 | 第64-69页 |
| 5.2.3 荷载比 | 第69-70页 |
| 5.2.4 保护层厚度 | 第70-71页 |
| 5.2.5 其他有关参数的影响 | 第71-73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6.1 结论 | 第75页 |
| 6.2 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作者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