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词索引表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1页 |
1.2 AsA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2.1 L-半乳糖途径(L-galactose pathway) | 第13页 |
1.2.2 古洛糖途径(L-glucose pathway) | 第13页 |
1.2.3 D-半乳糖醛酸途径(D-galacturonic acid pathway) | 第13-14页 |
1.2.4 肌醇途径(Myo-Inositol pathway) | 第14页 |
1.3 果树中Vc合成、代谢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1 植物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6-22页 |
2.2.1 果实纵横径及单果重测定 | 第16-17页 |
2.2.2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 第17页 |
2.2.3 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17-18页 |
2.2.4 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 | 第18页 |
2.2.5 枣抗坏血酸代谢相关基因完整开放阅读框的获得 | 第18-19页 |
2.2.6 克隆与测序 | 第19页 |
2.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9-20页 |
2.2.8 Real-time PCR分析 | 第20-21页 |
2.2.9 GLDH活性测定 | 第21页 |
2.2.10 APX、AO、DHAR、MDHAR酶活性测定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1页 |
3.1 枣和酸枣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 | 第22页 |
3.2 枣和酸枣果实发育过程中AsA的含量变化 | 第22-23页 |
3.3 枣总RNA的提取 | 第23-24页 |
3.4 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4-36页 |
3.4.1 GM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4-25页 |
3.4.2 GM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5-27页 |
3.4.3 GG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7-28页 |
3.4.4 GPP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8-30页 |
3.4.5 GLD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0-32页 |
3.4.6 AO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2-33页 |
3.4.7 DHA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3-35页 |
3.4.8 MDHAR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3.5 枣和酸枣果实发育过程中As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 | 第36-39页 |
3.6 枣和酸枣果实发育过程中AsA合成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分析 | 第39-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4.1 枣和酸枣AsA的积累变化 | 第41页 |
4.2 As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作用 | 第41-42页 |
4.3 枣和酸枣果实发育过程中AsA含量与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 第42页 |
4.4 枣和酸枣果实发育过程中AsA含量与合成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