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1.2.1 土壤性质空间变异认识的发展 | 第9-10页 |
1.2.2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2.3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2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2.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2.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2.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16-17页 |
2.4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4.1 土壤养分空间插值方法 | 第17-19页 |
2.4.2 土壤养分空间预测精度的评定 | 第19页 |
2.4.3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3页 |
3.1 基础数据预处理 | 第21-22页 |
3.1.1 样本数据异常值的判别与剔除 | 第21页 |
3.1.2 正态分布检验 | 第21-22页 |
3.2 土壤养分的描述性分析 | 第22-23页 |
3.3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规律及插值方法与优化模型 | 第23-34页 |
3.3.1 土壤各养分半方差分析及模型选择 | 第23-26页 |
3.3.2 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 第26-32页 |
3.3.3 插值精度对比 | 第32-34页 |
3.4 土壤养分异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43页 |
3.4.1 土壤母质 | 第34-36页 |
3.4.2 海拔 | 第36-38页 |
3.4.3 有效积温 | 第38-39页 |
3.4.4 多年平均降雨 | 第39-41页 |
3.4.5 距村距离 | 第41-43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43-44页 |
4.2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