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平行跑道容量提升方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CSPR使用现状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现状运行模式的CSPR容量模型 | 第16-30页 |
2.1 跑道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2.1.1 跑道容量 | 第16-17页 |
2.1.2 跑道容量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2.2 现状运行模式容量模型 | 第18-20页 |
2.2.1 到达容量 | 第19-20页 |
2.2.2 起飞容量 | 第20页 |
2.3 CSPR一侧布置航站楼的容量模型 | 第20-25页 |
2.4 CSPR两侧布置航站楼的容量模型 | 第25-30页 |
第三章 通过新进近方式提高CSPR容量 | 第30-47页 |
3.1 影响CSPR容量的主要因素 | 第30-33页 |
3.1.1 尾流间隔影响 | 第30-31页 |
3.1.2 跑道间距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3 跑道错开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 采用配对进近提高容量 | 第33-37页 |
3.3 采用相关平行进近提高容量 | 第37-47页 |
3.3.1 相关平行运行模式的适用程序 | 第38-40页 |
3.3.2 容量模型的前提假设 | 第40页 |
3.3.3 容量模型基本架构 | 第40-47页 |
第四章 CSPR应用配对进近的容量和延误 | 第47-61页 |
4.1 上海虹桥机场跑道构型及目前运行模式 | 第47-48页 |
4.2 配对进近容量计算 | 第48-52页 |
4.2.1 配对进近参数设置 | 第48-49页 |
4.2.2 计算结果 | 第49-51页 |
4.2.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3 配对进近模型应用 | 第52-61页 |
4.3.1 计算条件 | 第52-54页 |
4.3.2 计算程序设计 | 第54-56页 |
4.3.3 延误时间、延误成本分析 | 第56-59页 |
4.3.4 配对进近优势分析 | 第59-61页 |
第五章 CSPR应用相关进近的容量与仿真分析 | 第61-69页 |
5.1 相关进近容量计算 | 第61-65页 |
5.1.1 相关进近参数设置 | 第61-62页 |
5.1.2 计算结果 | 第62-64页 |
5.1.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5.2 相关平行进近仿真 | 第65-69页 |
5.2.1SIMMOD仿真介绍 | 第65-66页 |
5.2.2 仿真条件 | 第66-67页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2.4 相关进近优势分析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