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世界论文

中美科学传播比较分析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引言第11-16页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第11-12页
        1. 选题缘由第11-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14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2. 研究方法第15页
    (四)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难点第15-16页
        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页
        2. 研究的难点第15-16页
一、科学传播的定义第16-24页
    (一) 科学传播概念的界定第16-17页
        1. 广义的科学传播第16-17页
        2. 狭义的科学传播第17页
        3. 本文对科学传播的界定第17页
    (二) 科学传播的起源:基于科学技术史考证第17-18页
        1. 技术的起源第17-18页
        2. 科学的起源第18页
    (三) 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传播之间的关系第18-24页
        1. 历史背景的考察第18-22页
        2. 核心理念的变化第22-24页
二、美国的科学传播第24-33页
    (一) 美国科学传播的政策第24-26页
    (二) 美国科学传播的组织机构第26-27页
        1. 政府机构起主导作用第26页
        2. 民间团体是重要的参与力量第26-27页
    (三) 美国科学传播的传播媒介第27-28页
        1. 报纸促进科学传播兴起第27页
        2. 图书促进科学传播持续发展第27页
        3. 电影与电视促进科学传播大繁荣第27-28页
    (四) 美国科学传播的主要活动第28-29页
        1.“2061 计划”旨在增强全民科学素养第28页
        2. 公众科学日旨在增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第28-29页
        3. 针对弱势群体的活动旨在增强弱势群体的科学素养第29页
    (五) 美国科学传播的特点与不足第29-33页
        1. 美国科学传播的特点第29-31页
        2. 美国科学传播的不足第31-33页
三、中国的科学传播第33-38页
    (一) 中国科学传播政策的总体分析第33页
    (二) 中国科学传播的组织机构第33-34页
    (三) 中国科学传播的传播媒介第34-36页
        1. 报纸期刊是科学传播的开端第34-35页
        2. 电视是科学传播的繁荣发展第35页
        3. 网络是科学传播的再发展第35-36页
    (四) 中国科学传播的主要活动第36-38页
        1.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的实践旨在推进全民科学素养第36页
        2. 农村科学传播的实践旨在推进农民科学素养第36页
        3. 城市社区科学传播的实践旨在推进社区居民科学素养第36-38页
四、中国科学传播的不足与对策第38-47页
    (一) 中国科学传播的不足第38-41页
        1. 古代科学思想的缺失第38-39页
        2. 科学传播组织机构不完善第39页
        3. 科学传播媒介利用不当第39-40页
        4. 科学传播活动开展较少第40-41页
    (二) 推进中国科学传播的对策第41-47页
        1. 增强科学传播队伍建设,提高科学传播队伍素质第41-42页
        2. 加强政府的规划组织和领导,保障科学传播工作高效运行第42-43页
        3. 推进科学传播创新工作,开创科学传播工作新局面第43-44页
        4. 根据公众不同群体特征,强调科学传播工作的针对性第44-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3页
后记第53-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罪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与年龄关系及其表观遗传学研究
下一篇:近距平行跑道容量提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