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无线体域网电磁干扰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无线体域网(WBAN)概述第9-13页
        1.2.1 无线体域网定义第9页
        1.2.2 无线体域网特性第9-10页
        1.2.3 体域网的应用第10-13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4-16页
2 IEEE 802.15.6 标准第16-29页
    2.1 无线体域网系统框架第16-17页
    2.2 无线体域网物理层第17-27页
        2.2.1 同步头(SHR)第19-20页
        2.2.2 物理层帧头(PHR)第20-24页
        2.2.3 PSDU结构体第24-26页
        2.2.4 物理层传输链路结构第26-27页
    2.3 无线体域网MAC层协议第27-28页
        2.3.1 基于Beacon的超帧模式第27-28页
        2.3.2 无Beacon的超帧模式第28页
        2.3.3 无Beacon的非超帧模式第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 WBAN电磁干扰分析第29-38页
    3.1 电磁干扰概述第29-31页
        3.1.1 电磁干扰概念第29页
        3.1.2 电磁干扰的三要素第29-30页
        3.1.3 无线通信网络干扰模型第30-31页
    3.2 WBAN电磁干扰第31-37页
        3.2.1 BAN间干扰第32-34页
        3.2.2 BAN外干扰第34-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IEEE802.11A WLAN对UWB WBAN干扰第38-52页
    4.1 基于UWB的WBAN第38-40页
        4.1.1 超宽带(UWB)技术第38-39页
        4.1.2 基于UWB的WBAN优点第39-40页
    4.2 WLAN信号分析第40-42页
    4.3 基于UWB WBAN信号分析第42-45页
        4.3.1 TH-PPM信号第42-44页
        4.3.2 DS-PAM信号第44-45页
    4.4 仿真系统模型第45-46页
    4.5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46-51页
        4.5.1 仿真参数第46-47页
        4.5.2 仿真结果与干扰分析第47-51页
    4.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结束语第52-54页
    5.1 论文工作总结第52页
    5.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OXF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价值的研究
下一篇:体育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开发研究--以石家庄滑雪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