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9页 |
1.1 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 | 第15-22页 |
1.1.1 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概述 | 第15-16页 |
1.1.2 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合成 | 第16-20页 |
1.1.3 一维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0-22页 |
1.2 负载型金基双金属催化剂 | 第22-27页 |
1.2.1 纳米金基双金属的协同作用 | 第22-25页 |
1.2.2 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5-26页 |
1.2.3 Au-M(M=Ag,Cu)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7-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9页 |
第二章 沉积沉淀法制备Au-M(M=Ag,Cu)/TiO_2-NB整体催化剂及对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39-81页 |
2.1 引言 | 第39-40页 |
2.2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0-41页 |
2.3 样品的制备 | 第41-44页 |
2.3.1 水热法合成TiO_2纳米带 | 第42页 |
2.3.2 Ag/TiO_2-NB的合成 | 第42-43页 |
2.3.3 Au/TiO_2-NB的合成 | 第43页 |
2.3.4 Au_xAg_y/TiO_2-NB的合成 | 第43页 |
2.3.5 Cu/TiO_2-NB的合成 | 第43页 |
2.3.6 Au_xCu_y/TiO_2-NB的合成 | 第43-44页 |
2.3.7 Au-M/TiO_2-NB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 | 第44页 |
2.4 样品的表征 | 第44-45页 |
2.5 样品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45页 |
2.6 结果与讨论 | 第45-71页 |
2.6.1 样品的XRD表征 | 第45-46页 |
2.6.2 样品的形貌 | 第46-49页 |
2.6.3 样品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 第49-50页 |
2.6.4 样品的XPS分析 | 第50-51页 |
2.6.5 纸状整体式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51-58页 |
2.6.6 双金属原子比例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8-62页 |
2.6.7 载体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2-66页 |
2.6.8 预氧化处理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6-68页 |
2.6.9 反应温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8-70页 |
2.6.10 氧醇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2.6.11 反应空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71-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第三章 光沉积-原位置换法制备Au_xAg_y/TiO_2-NB整体催化剂及对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81-99页 |
3.1 引言 | 第81-82页 |
3.2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82-83页 |
3.3 样品的制备 | 第83-84页 |
3.3.1 水热法制备TiO_2纳米带 | 第83页 |
3.3.2 光沉积制备Ag/TiO_2-NB | 第83-84页 |
3.3.3 光沉积制备Au/TiO_2-NB | 第84页 |
3.3.4 光沉积-原位置换法制备Au_xAg_y/TiO_2-NB | 第84页 |
3.3.5 制备Au_xAg_y/TiO_2-NB纳米纸规整催化剂 | 第84页 |
3.4 样品的表征 | 第84页 |
3.5 样品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84-85页 |
3.6 结果与讨论 | 第85-93页 |
3.6.1 样品的XRD表征 | 第85-86页 |
3.6.2 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86-87页 |
3.6.3 Au_xAg_y/TiO_2-NB纳米纸规整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87-91页 |
3.6.4 Au_xAg_y/TiO_2-NB纳米纸规整催化剂的耐高温性能 | 第91-92页 |
3.6.5 Au_xAg_y/TiO_2-NB与Au_xAg_y/P25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92-9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四章 结束语 | 第99-102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02页 |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
附件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