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对石油污染土壤应答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25页
    1.1 石油污染土壤情况概述第15页
        1.1.1 石油污染土壤现状第15页
        1.1.2 石油污染土壤的危害第15页
    1.2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第15-16页
    1.3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的筛选第16-18页
        1.3.1 石油污染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6-17页
        1.3.2 石油污染土壤的花卉植物修复研究第17页
        1.3.3 土壤的石油污染与植物耐受性第17-18页
    1.4 植物抗逆机制第18-22页
        1.4.1 植物细胞壁与抗逆机制第19-20页
        1.4.2 内切β甘露聚糖酶(edMAN)第20-22页
    1.5 半定量与实时荧光定量第22-23页
    1.6 融合报告基因载体与亚细胞定位第23-24页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分析第25-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5-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28页
        2.2.1 紫茉莉根中总RNA提取第26页
        2.2.2 RNA凝胶电泳检测第26页
        2.2.3 RNA反转录获得第一链cDNA第26-27页
        2.2.4 实时荧光定量引物设计第27页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7-2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2.3.1 紫茉莉根总RNA的提取第28页
        2.3.2 石油污染土壤中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第28-30页
    2.4 讨论与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第31-53页
    3.1 试验材料第31-33页
        3.1.1 菌株及载体第31页
        3.1.2 克隆所需酶及试剂第31-32页
        3.1.3 克隆所需培养基第32页
        3.1.4 克隆所需主要仪器第32-33页
        3.1.5 所用生物学软件第33页
        3.1.6 亚细胞定位试验材料第33页
        3.1.7 亚细胞定位试验试剂第33页
        3.1.8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第33页
    3.2 试验方法第33-40页
        3.2.1 引物设计第33-34页
        3.2.2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edMAN)基因克隆第34页
        3.2.3 目的基因胶回收与TA克隆载体连接转化筛选第34-35页
        3.2.4 菌落PCR鉴定第35页
        3.2.5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基因序列获得第35页
        3.2.6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蛋白质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预测第35-36页
        3.2.7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亚细胞定位的预测第36页
        3.2.8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同源性进化树构建第36页
        3.2.9 重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38页
        3.2.10 pCAMBIA1303-Localization edMAN重组体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菌株DH5α第38页
        3.2.11 菌落PCR鉴定第38页
        3.2.12 双酶切鉴定第38页
        3.2.13 叶盘法转化烟草GUS融合基因pCAMBIA1303::edMAN活性检测第38-39页
        3.2.14 基因枪法pCAMBIA1303::edMAN基因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第39-40页
    3.3 结果分析第40-51页
        3.3.1 无酶切位点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edMAN)基因克隆第40-41页
        3.3.2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编码区blast比对第41-42页
        3.3.3 不同物种中内切β甘露聚糖酶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比对及同源性分析第42-44页
        3.3.4 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第44-45页
        3.3.5 在内切β甘露聚糖酶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预测第45-47页
        3.3.6 Localization edMAN基因克隆第47-48页
        3.3.7 PMD18T-localization edMAN、pCAMBIA1303双酶切第48-49页
        3.3.8 叶盘法pCAMBIA1303::edMAN基因转化烟草GUS报告基因瞬时表达检测第49页
        3.3.9 基因枪法pCAMBIA1303::edMAN基因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第49-51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甘露寡糖信号对于石油污染土壤中紫茉莉耐受性的影响第53-7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4-55页
        4.1.1 试验材料第54页
        4.1.2 试验方法第54-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73页
        4.2.1 不同石油污染浓度不同处理下可溶性蛋白含量第55-58页
        4.2.2 不同石油污染浓度不同处理下丙二醛(MDA)含量第58-62页
        4.2.3 不同石油污染浓度不同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含量第62-64页
        4.2.4 不同石油污染浓度不同处理下超氧化物酶(SOD)含量第64-67页
        4.2.5 不同石油污染浓度不同处理下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第67-70页
        4.2.6 不同石油污染浓度不同处理下紫茉莉内切β甘露聚糖酶(edMAN)酶活第70-73页
    4.3 讨论与小结第73-75页
第五章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X家族企业基于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下转型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皮影风格动画研究--以三维皮影动画《斩蔡阳》为例的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