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7页 |
1.1 杜氏藻的生理特性 | 第15-21页 |
1.1.1 杜氏藻的形态特征 | 第15-16页 |
1.1.2 杜氏藻的细胞组成 | 第16-18页 |
1.1.3 杜氏藻的生长环境 | 第18-21页 |
1.1.3.1 盐度 | 第18页 |
1.1.3.2 温度 | 第18-19页 |
1.1.3.3 光暗比 | 第19页 |
1.1.3.4 pH | 第19页 |
1.1.3.5 气体条件 | 第19-20页 |
1.1.3.6 营养盐 | 第20-21页 |
1.2 杜氏藻的规模化培养 | 第21-24页 |
1.2.1 开放式培养 | 第21-23页 |
1.2.2 闭合式培养 | 第23-24页 |
1.3 杜氏藻的应用 | 第24-26页 |
1.3.1 杜氏藻与生物柴油 | 第24页 |
1.3.2 杜氏藻与β-胡萝卜素 | 第24-25页 |
1.3.3 杜氏藻与生物多糖 | 第25页 |
1.3.4 杜氏藻与生物反应器 | 第25页 |
1.3.5 杜氏藻与废水净化和环境保护 | 第25-26页 |
1.4 本实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盐渗对杜氏盐藻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27-3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2.1.1 材料 | 第27-28页 |
2.1.2 方法 | 第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2.2.1 低盐渗透胁迫对杜氏盐藻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2 高盐渗透胁迫对杜氏盐藻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29页 |
2.2.3 盐渗透胁迫对杜氏藻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29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29-33页 |
2.3.1 盐度变化下杜氏藻的渗透胁迫反应 | 第30-31页 |
2.3.2 盐度变化下杜氏藻的离子渗透调节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不同盐度对杜氏藻生长趋势和生长量的影响 | 第33-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3.1.1 材料 | 第33页 |
3.1.2 方法 | 第33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3.2.1 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杜氏盐藻生长趋势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不同浓度的氯化钠对杜氏盐藻最大生长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 讨论与结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不同盐度对杜氏盐藻脂肪生产的影响 | 第37-4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4.1.1 材料 | 第37页 |
4.1.2 方法 | 第37页 |
4.1.2.1 脂质提取法 | 第37页 |
4.1.2.2 脂肪酸甲酸分析 | 第37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4.3 讨论与结论 | 第39-40页 |
4.3.1 高盐度下杜氏藻的相关酶的表达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杜氏盐藻在不同细胞生长阶段的脂肪积累 | 第40-45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0页 |
5.1.1 材料 | 第40页 |
5.1.2 方法 | 第40页 |
5.1.2.1 尼罗红染色法 | 第40页 |
5.1.2.2 荧光显微镜观察法 | 第40页 |
5.1.2.3 脂质提取法 | 第40页 |
5.1.2.4 脂肪酸甲酸分析 | 第4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5.2.1 杜氏盐藻不同生长阶段脂肪积累 | 第40-44页 |
5.3 讨论与结论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杜氏盐藻在高渗胁迫下的脂肪积累 | 第45-49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45页 |
6.1.1 材料 | 第45页 |
6.1.2 方法 | 第45页 |
6.1.2.1 尼罗红染色法 | 第45页 |
6.1.2.2 脂质提取法 | 第45页 |
6.1.2.3 脂肪酸甲酯分析 | 第45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7页 |
6.3 讨论与结论 | 第47-49页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9-52页 |
7.1 盐渗透胁迫度杜氏盐藻的形态和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7.2 盐渗透胁迫度杜氏盐藻中性脂肪积累的影响 | 第50页 |
7.3 营养元素的限制对杜氏盐藻中性脂肪积累的影响 | 第50页 |
7.4 杜氏盐藻中性脂肪的积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50-51页 |
7.5 杜氏盐藻的未来发展方向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