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京报》新闻评论的特色研究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引言 | 第6-15页 |
| 一、研究缘起 | 第6-9页 |
| 1、新闻评论与新闻专业主义 | 第6-7页 |
| 2、《新京报》 | 第7-8页 |
| 3、创新和不足 | 第8-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 1、关于新闻评论的研究 | 第9-11页 |
| 2、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 | 第11-13页 |
| 3、关于新闻评论生产的新闻专业主义研究 | 第13-14页 |
| 4、对新闻评论文献的理解和思考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新京报》新闻评论体系设置 | 第15-25页 |
| 第一节、每日评论 | 第16-19页 |
| 一、版面位置与布局 | 第16-17页 |
| 二、形式及内容 | 第17-19页 |
| 第二节、《评论周刊》 | 第19-25页 |
| 一、栏目设置 | 第19-21页 |
| 二、形式及内容 | 第21-25页 |
| 第二章 《新京报》新闻评论生产特色 | 第25-44页 |
| 第一节、评论生产坚守专业主义 | 第26-28页 |
| 一、生产流程 | 第26-27页 |
| 二、自我意识定位 | 第27-28页 |
| 第二节、评论导向转变:从价值判断到专业化、建设性 | 第28-29页 |
| 第三节、京报调查:调查性评论 | 第29-32页 |
| 一、调查评论 | 第30页 |
| 二、京报调查 | 第30-32页 |
| 第四节、案例分析 | 第32-35页 |
| 一、“曹德旺跑了”事件 | 第32-34页 |
| 二、“企业家打造亲民形象”事件 | 第34-35页 |
| 第五节、特点和操作规范 | 第35-41页 |
| 一、案例分析 | 第35-37页 |
| 二、特点分析 | 第37-41页 |
| 第六节、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分析 | 第41-44页 |
| 一、传播效果 | 第41页 |
| 二、影响力 | 第41-44页 |
| 第三章 新闻评论之于舆论监督 | 第44-58页 |
| 第一节、与经济、社会控制关系 | 第44-50页 |
| 一、管理权变更 | 第44-46页 |
| 二、案例分析 | 第46-48页 |
| 三、新闻评论异地监督 | 第48-50页 |
| 第二节、新闻评论的价值 | 第50-53页 |
| 一、新闻评论的根本任务 | 第51页 |
| 二、新闻评论的作用 | 第51-53页 |
| 第三节、对《新京报》新闻评论发展的思考 | 第53-58页 |
| 一、责任当道,新闻评论求异 | 第53-54页 |
| 二、增强新闻评论系统性 | 第54-55页 |
| 三、新闻评论与新媒体融合 | 第55-56页 |
| 四、探索付费评论机制 | 第56-57页 |
| 五、寻求定制化服务 | 第57-58页 |
| 结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