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0-14页 |
1.1 麻醉深度监测的重要性 | 第10页 |
1.2 麻醉深度的定义 | 第10-11页 |
1.3 麻醉深度的临床判断 | 第11页 |
1.4 麻醉深度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 第11-13页 |
1.4.1 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 | 第11页 |
1.4.2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 | 第11-12页 |
1.4.3 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 | 第12页 |
1.4.4 熵指数 | 第12-13页 |
1.5 麻醉深度监测的展望 | 第13-14页 |
第二章 NI指导下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闭环靶控输注在颈椎前路神经减压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 第14-24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2.2 一般资料 | 第14-15页 |
2.2.1 样本量估计 | 第14页 |
2.2.2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2.2.3 排除标准 | 第14页 |
2.2.4 脱落标准 | 第14页 |
2.2.5 病例分组 | 第14-15页 |
2.3 麻醉方法 | 第15-16页 |
2.4 观察指标 | 第16页 |
2.5 统计分析 | 第16页 |
2.6 结果 | 第16-21页 |
2.6.1 一般资料 | 第17页 |
2.6.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比较 | 第17-18页 |
2.6.3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MAP比较 | 第18-19页 |
2.6.4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NI比较 | 第19-20页 |
2.6.5 麻醉维持期各药物用量比较 | 第20页 |
2.6.6 麻醉维持期各时间比较 | 第20-21页 |
2.7 讨论 | 第21-24页 |
结语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附录 | 第29-32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32-33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