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2000信令采集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施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图清单 | 第11-13页 |
表清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6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CDMA2000 通信系统概述 | 第16-26页 |
·CDMA2000 系统介绍 | 第16页 |
·简介 | 第16-20页 |
·分类 | 第16-17页 |
·CDMA2000 与CDMA 的关系 | 第17-19页 |
·在我国的发展 | 第19-20页 |
·CDMA2000 分组域架构研究 | 第20-22页 |
·业务介绍 | 第20-21页 |
·网络架构介绍 | 第21-22页 |
·网络信令模型 | 第22页 |
·R-P 接口介绍 | 第22-25页 |
·A10 信令接口 | 第23页 |
·A11 信令接口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信令采集及平台开发技术 | 第26-33页 |
·IP 网络数据采集技术 | 第26-28页 |
·端口镜像 | 第26-27页 |
·TAP 分路器 | 第27-28页 |
·多线程编程技术 | 第28-29页 |
·SOCKET 编程技术 | 第29-32页 |
·基于TCP 编程 | 第30-31页 |
·基于UDP 编程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需求分析 | 第33-39页 |
·需求背景 | 第33页 |
·功能性需求 | 第33-35页 |
·信令采集功能 | 第33页 |
·实时信令共享服务 | 第33-34页 |
·信令数据订阅管理 | 第34页 |
·业务数据存储功能 | 第34页 |
·信令数据分析处理功能 | 第34页 |
·平台管理功能 | 第34-35页 |
·非功能性需求 | 第35-36页 |
·可靠性 | 第35页 |
·可扩展性 | 第35-36页 |
·成熟性和先进性 | 第36页 |
·可维护及可管理性 | 第36页 |
·灵活性 | 第36页 |
·易用性 | 第36页 |
·软硬件需求 | 第36-38页 |
·开发环境 | 第36-37页 |
·运行环境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系统设计 | 第39-55页 |
·设计方法 | 第39页 |
·设计模式 | 第39-41页 |
·前端控制模式—MVC | 第39-40页 |
·适配器模式—继承 | 第40页 |
·Factory 模式 | 第40页 |
·单例模式 | 第40-41页 |
·平台定位 | 第41-42页 |
·平台体系架构设计 | 第42-44页 |
·接入采集层 | 第42-43页 |
·厂家适配预处理层 | 第43页 |
·信令解码/CDR 合成 | 第43页 |
·数据存储层 | 第43页 |
·接口与服务层 | 第43-44页 |
·WEB 应用层 | 第44页 |
·平台功能结构设计 | 第44-54页 |
·信令解析子系统 | 第45-48页 |
·数据总线子系统 | 第48-50页 |
·存储子系统 | 第50页 |
·平台管理子系统 | 第50-51页 |
·数据分发子系统 | 第51-53页 |
·数据订阅子系统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系统实现 | 第55-84页 |
·关键工具类实现 | 第55-65页 |
·SocketServer | 第55-60页 |
·SocketClient | 第60-65页 |
·存储子系统实现 | 第65-72页 |
·CLoadData 类 | 第66-67页 |
·CRecvData 类 | 第67-69页 |
·CSignalData 类 | 第69-70页 |
·CDataFile 类 | 第70-71页 |
·CTable 类 | 第71-72页 |
·系统部署 | 第72-74页 |
·信令采集方案 | 第72页 |
·采集拓扑 | 第72-73页 |
·网络组织方案 | 第73页 |
·主机部署方案 | 第73-74页 |
·高可用存储方案 | 第74页 |
·信令采集产品技术指标 | 第74-83页 |
·E1 采集卡- Trus-E1 | 第74-78页 |
·IP 信令采集卡- Trus-IP | 第78-80页 |
·光口采集卡- Trus- STM-1/4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语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