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4-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1 抑郁失眠共病研究概述 | 第11-16页 |
| 1.1 中医对抑郁失眠共病的认识 | 第11-14页 |
| 1.2 现代医学对抑郁失眠共病的认识 | 第14-16页 |
| 2 抑郁失眠共病治疗概述 | 第16-20页 |
| 2.1 中医治疗抑郁失眠共病的概况 | 第16-18页 |
| 2.2 现代医学治疗抑郁失眠共病的概况 | 第18-20页 |
| 系统评价 | 第20-42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 1.1 文献检索 | 第20-22页 |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第22-23页 |
| 1.3 资料筛选与数据提取 | 第23-24页 |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第24-25页 |
| 1.5 统计方法 | 第25-27页 |
| 2 研究结果 | 第27-32页 |
| 2.1 检索结果与筛选 | 第27页 |
| 2.2 纳入文献一般特征 | 第27-32页 |
| 2.3 文献质量及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 第32页 |
| 3 Meta分析 | 第32-42页 |
| 3.1 针刺vs药物HAMD的Meta分析 | 第32-33页 |
| 3.2 针刺vs药物PSQI的Meta分析 | 第33-35页 |
| 3.3 针刺vs药物PSQI的Meta分析亚组分析 | 第35-36页 |
| 3.4 针刺vs药物Asberg的Meta分析 | 第36页 |
| 3.5 针刺vs药物SDS的Meta分析 | 第36-37页 |
| 3.6 针刺+药物vs药物HAMD的Meta分析 | 第37-38页 |
| 3.7 针刺+药物vs药物PSQI的Meta分析 | 第38-39页 |
| 3.8 针刺vs安慰刺HAMD的Meta分析 | 第39-40页 |
| 3.9 针刺vs安慰刺PSQI的Meta分析 | 第40页 |
| 3.10 针刺vs假针刺HAMD的Meta分析 | 第40-41页 |
| 3.11 针刺vs假针刺PSQI的Meta分析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9页 |
| 1 主要结果的概括 | 第42页 |
| 2 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 | 第42-43页 |
| 3 系统评价制作过程中的潜在偏倚 | 第43-48页 |
| 4 创新与展望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 个人简历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