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4-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1. 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2. 中风后腕手功能重建的康复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 2.1 脑可塑性 | 第13-14页 |
| 2.2 腕手解剖结构特点及功能特征 | 第14-15页 |
| 2.3 腕手功能重建的治疗方法概述及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3. 低频电刺激对中风后腕手功能障碍的研究 | 第17-18页 |
| 3.1 低频电刺激的概述 | 第17页 |
| 3.2 常见低频电刺激在临床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4. 运动想象疗法 | 第18-20页 |
| 4.1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 4.2 运动想象疗法的临床应用 | 第19-20页 |
| 临床研究 | 第20-29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0-22页 |
| 1.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1.2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 1.3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 1.4 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 1.5 脱落标淮 | 第22页 |
| 1.6 剔除标准 | 第2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2.1 随机分组 | 第22页 |
| 2.2 对照设置 | 第22页 |
| 2.3 盲法实行 | 第22页 |
| 2.4 操作方法 | 第22-23页 |
| 2.5 意外情况的处理 | 第23页 |
| 2.6 评价指标 | 第23-24页 |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24页 |
| 2.8 研究质量控制 | 第24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24-29页 |
| 3.1 一般资料 | 第24-26页 |
| 3.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对腕背伸活动度ROM的比较 | 第26-27页 |
| 3.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对Fugl-Meyer评分的比较 | 第27页 |
| 3.4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对比研究 | 第27页 |
| 3.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CSS评分的对比研究 | 第27-28页 |
| 3.6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研究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4页 |
| 1. 低频电刺激结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中风后腕背伸功能障碍的立题依据 | 第29-31页 |
| 2. 本研究选穴依据 | 第31-32页 |
| 3. 运动想象问卷的选择 | 第32页 |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2-33页 |
| 5. 展望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致谢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附表 | 第40-50页 |
| 知情同意书 | 第50-53页 |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