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三) 文献简评 | 第19-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二) 比较研究法 | 第20-21页 |
(三) 实证研究法 | 第21页 |
(四) 个案研究法 | 第21-22页 |
第一章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概述 | 第22-30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一)进城务工人员 | 第22页 |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第22-23页 |
(三)受教育权 | 第23-24页 |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保障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一)教育平等——受教育权的基本价值 | 第24-25页 |
(二)公共产品理论 | 第25-26页 |
(三)人力资本理论 | 第26-27页 |
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保障的法律基础 | 第27-30页 |
(一)平等受教育权在国际法中的保障 | 第27页 |
(二)平等受教育权在我国法律中的保障 | 第27-28页 |
(三)平等受教育权在我国政策法规中的保障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进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现状 | 第30-42页 |
一、昆明市保障进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取得的成效 | 第30-32页 |
(一)保障进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政策法规基本确立 | 第30-31页 |
(二)保障进昆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行政措施日趋完善 | 第31-32页 |
二、昆明市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存在的问题 | 第32-42页 |
(一)教育起点 | 第32-36页 |
(二)教育过程 | 第36-39页 |
(三)教育结果 | 第39-42页 |
第三章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法律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42-50页 |
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立法保障不健全 | 第43-45页 |
(一)教育立法不健全,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可操作性和强制性 | 第43-44页 |
(二)缺乏专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法规 | 第44页 |
(三)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 第44-45页 |
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行政执法保障不力 | 第45-47页 |
(一)政府职责有待加强 | 第45-46页 |
(二)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 第46页 |
(三)监督与保障机制缺乏 | 第46-47页 |
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法律救济不足 | 第47-50页 |
(一)行政救济途径的不畅通 | 第47-48页 |
(二)诉讼救济制度的不完善 | 第48页 |
(三)进城务工人员自身的局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国外保障平等受教育权的经验及启示 | 第50-56页 |
一、美国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经验 | 第50-52页 |
(一)创设保障迁移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良好法律环境 | 第50-51页 |
(二)建立保障迁移子女受教育权的专门机构和系统 | 第51-52页 |
(三)实施一系列迁移子女教育项目 | 第52页 |
二、日本保障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经验 | 第52-54页 |
(一)重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 | 第53页 |
(二)谋求校际之间的平衡发展 | 第53-54页 |
三、国外保障平等受教育权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54-56页 |
第五章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对策 | 第56-67页 |
一、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立法保障 | 第56-59页 |
(一)在宪法中增加“迁徙自由”条款 | 第56-57页 |
(二)完善其他法律法规 | 第57-59页 |
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行政执法保障 | 第59-63页 |
(一)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保障执法主体高效执法 | 第59-62页 |
(二)强化执法监督,建立行政问责机制 | 第62-63页 |
三、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保障 | 第63-67页 |
(一)完善行政救济途径 | 第63-64页 |
(二)完善司法救济渠道 | 第64-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