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英霞集资诈骗案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之司法认定 | 第13-20页 |
(一)司法认定标准问题 | 第13-15页 |
(二)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情形 | 第15-17页 |
1.集资款的用途 | 第15-16页 |
2.肆意挥霍 | 第16-17页 |
(三)逃避返还资金的情形 | 第17-18页 |
1.关于“隐匿账目” | 第17-18页 |
2.关于“销毁账目” | 第18页 |
(四)携款逃匿或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 第18-19页 |
小结 | 第19-20页 |
二、集资诈骗罪诈骗方法之司法认定 | 第20-26页 |
(一)司法认定标准问题 | 第20-21页 |
1.虚构集资用途 | 第20页 |
2.使用虚假证明文件 | 第20-21页 |
3.以高回报率做诱饵 | 第21页 |
(二)焦英霞集资诈骗案诈骗方法之司法认定 | 第21-24页 |
1.虚构公司具有强大经济实力 | 第21-22页 |
2.虚构开发项目、制作虚假账目、谎称丰厚利润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6页 |
三、集资诈骗罪非法集资之司法认定 | 第26-35页 |
(一)非法集资的特征 | 第26-31页 |
1.非法性特征 | 第26-28页 |
2.公开性特征 | 第28-29页 |
3.利诱性特征 | 第29-30页 |
4.社会性特征 | 第30-31页 |
(二)焦英霞集资诈骗案非法集资之司法认定 | 第31-33页 |
1.企业自筹与非法性认定 | 第32-33页 |
2.有奖销售等新型集资方式的性质认定 | 第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四、集资诈骗罪之死刑适用问题 | 第35-37页 |
(一)立法趋势 | 第35页 |
(二)司法趋势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