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含胺基改性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对Cu2+吸附的研究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符号说明第13-14页
第1章 引言第14-26页
    1.1 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及危害第14页
    1.2 重金属污染的处理方法第14-17页
        1.2.1 化学法第14-16页
        1.2.2 物理化学法第16-17页
        1.2.3 生物法第17页
    1.3 改性纤维素吸附剂的开发和应用第17-21页
        1.3.1 纤维素的性质第18页
        1.3.2 改性纤维素吸附剂第18-21页
    1.4 点击化学第21-22页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2-26页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6页
第2章 应用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及其对Cu~(2+)吸附性能的研究第26-46页
    2.1 前言第26-27页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7-29页
        2.2.1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2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3 吸附剂Cell-g-PGMA-click-PPA的合成与表征第29-31页
        2.3.1 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GMA-click-PPA的合成第29页
        2.3.2 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ell-g-PGMA的制备第29-30页
        2.3.3 纤维素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ell-g-PGMA的结构表征第30页
        2.3.4 叠氮修饰的纤维素接枝聚合物Cell-g-PGMA-N_3的制备第30页
        2.3.5 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GMA-click-PPA的制备第30页
        2.3.6 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U-g-PGMA-地化-PPA的结构表征第30-31页
    2.4 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GMA-click-PPA的静态吸附测试第31-34页
        2.4.1 初始pH值对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第31-32页
        2.4.2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第32-33页
        2.4.3 吸附等温模型研究第33-34页
    2.5 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GMA-click-PPA的动态吸附测试第34-35页
        2.5.1 改性纤维素吸附剂最大吸附容量的测定第34-35页
        2.5.2 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吸附剂再生性能的研究第35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35-43页
        2.6.1 红外光谱(FT-IR)的表征第35-36页
        2.6.2 热分析(DTG/TGA)第36-38页
        2.6.3 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GMA-click-PPA对Cu~(2+)的静态吸附性能研究第38-42页
        2.6.4 点击化学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GMA-click-PPA对Cu~(2+)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第42-43页
    2.7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3章 多胺改性纤维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Cu~(2+)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第46-68页
    3.1 前言第46-47页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7-48页
        3.2.1 实验试剂第47页
        3.2.2 实验仪器第47-48页
    3.3 吸附剂Cell-g-PAN-TEPA的合成与表征第48-51页
        3.3.1 多胺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AN-TEPA)的合成路线第48-49页
        3.3.2 纤维素接枝丙烯腈Cell-g-PAN的制备第49页
        3.3.3 纤维素接枝丙烯腈Cell-g-PAN的结构表征第49-50页
        3.3.4 多胺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AN-TEPA的制备第50页
        3.3.5 多胺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AN-TEPA的结构表征第50-51页
    3.4 多胺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AN-TEPA的静态吸附测试第51-54页
        3.4.1 初始pH值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第51页
        3.4.2 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第51-52页
        3.4.3 吸附等温模型研究第52-54页
    3.5 多胺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AN-TEPA的动态吸附测试第54页
        3.5.1 改性纤维素吸附剂最大吸附容量的测定第54页
        3.5.2 改性纤维素吸附剂再生性能的研究第54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54-67页
        3.6.1 红外光谱(FT-IR)的表征第54-56页
        3.6.2 热分析(DTG/TGA)第56-57页
        3.6.3 表面形貌分析第57-60页
        3.6.4 固态核磁~(13)C谱表征第60-62页
        3.6.5 多胺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AN-TEPA对Cu~(2+)的静态吸附性能研究第62-66页
        3.6.6 多胺改性纤维素吸附剂Cell-g-PAN-TEPA对Cu~(2+)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第66-67页
    3.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4章 改性纤维素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u~(2+)离子吸附性能比较和吸附机制的探究第68-70页
    4.1 改性纤维素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u~(2+)吸附性能的比较第68页
    4.2 对水溶液中Cu~(2+)离子吸附配位数的探究第68-70页
结论第70-72页
附录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致谢第84-8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罗丹明类衍生试剂原位衍生联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的开发
下一篇:功能化核酸折纸用于生物活性分子检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