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工程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2页 |
1.2.1 隧道下穿工程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支护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广州市轨道交通 21 | 第15-27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5-22页 |
2.1.1 工程简介 | 第15-16页 |
2.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 | 第16-22页 |
2.2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 第22页 |
2.3 隧道监测 | 第22-26页 |
2.3.1 监控量测的目的 | 第22-23页 |
2.3.2 监控量测计划内容 | 第23页 |
2.3.3 监控量测作业 | 第23-26页 |
2.3.4 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下穿隧道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理论分析 | 第27-33页 |
3.1 变形原因 | 第27页 |
3.2 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规律 | 第27-31页 |
3.2.1 纵向沉降规律 | 第27-29页 |
3.2.2 横向沉降规律 | 第29-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FLAC 3D数值模拟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 | 第33-47页 |
4.1 FLAC3D概述 | 第33-34页 |
4.2 FLAC 3D对影响地表沉降因素的模拟 | 第34-45页 |
4.2.1 围岩等级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35-37页 |
4.2.2 埋深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3 支护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39-42页 |
4.2.4 施工方法地表沉降的影响 | 第42-45页 |
4.2.4.1 三种施工方案的选择 | 第42-43页 |
4.2.4.2 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广州二十一号线工程模拟与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47-57页 |
5.1 工程的数值模拟 | 第47-53页 |
5.1.1 Ⅴ级围岩浅埋段的数值模拟 | 第47-50页 |
5.1.2 Ⅳ级围岩段的数值模拟 | 第50-53页 |
5.2 辅助措施 | 第53-54页 |
5.3 工程实例的类比 | 第54-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7页 |
6.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