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2.1 信息安全技术评估标准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基于网络攻击模型的网络安全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技术路线图 | 第18-19页 |
2 基于对象Petri网的网络攻击模型 | 第19-29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面向对象技术在网络攻击建模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2.3 基于对象Petri网的网络攻击模型建模方法 | 第21-24页 |
2.3.1 基于对象Petri网的网络攻击模型定义 | 第21-23页 |
2.3.2 基于有序搜索策略的网络攻击模型生成算法 | 第23-24页 |
2.4 实例分析 | 第24-27页 |
2.4.1 系统描述 | 第24-25页 |
2.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基于对象扩展时间Petri网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网络系统各级别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 | 第29-33页 |
3.3 基于对象扩展时间Petri网的网络攻击建模方法 | 第33-37页 |
3.3.1 对象扩展时间Petri网网络攻击模型的定义 | 第33-35页 |
3.3.2 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策略的网络攻击模型生成算法 | 第35-37页 |
3.4 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方法 | 第37-39页 |
3.5 实例与分析 | 第39-43页 |
3.5.1 系统描述 | 第39-40页 |
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4 基于模糊最优攻击路径的网络安全增强策略 | 第45-57页 |
4.1 基于模糊攻击路径的网络安全增强策略框架 | 第45-46页 |
4.2 基于对象模糊Petri网的网络攻击建模方法 | 第46-50页 |
4.2.1 模糊系统的概念 | 第46-47页 |
4.2.2 攻击决策的影响要素 | 第47-48页 |
4.2.3 对象模糊Petri网网络攻击模型的定义 | 第48-49页 |
4.2.4 模糊系统真实度的逻辑推理规则 | 第49-50页 |
4.3 模糊最优攻击路径寻找方法 | 第50-53页 |
4.3.1 模糊攻击路径的择优策略 | 第50-51页 |
4.3.2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模糊最优攻击路径的寻找方法 | 第51-53页 |
4.4 网络安全增强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 第53-54页 |
4.5 实例与分析 | 第54-56页 |
4.5.1 系统描述 | 第54页 |
4.5.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总结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