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14-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3.4 论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1.3.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1 产业关联理论 | 第19-22页 |
2.1.1 产业关联理论发展 | 第19-20页 |
2.1.2 产业关联方式 | 第20-22页 |
2.2 灰色关联理论 | 第22-23页 |
2.2.1 灰色关联理论的发展 | 第22-23页 |
2.2.2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特征 | 第23页 |
2.3 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理论 | 第23-25页 |
2.3.1 房地产业的强关联性 | 第23-24页 |
2.3.2 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及房地产业发展的特性分析 | 第27-37页 |
3.1 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发展特性分析 | 第27-30页 |
3.1.1 我国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分布 | 第27-28页 |
3.1.2 西部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律及产业结构特性 | 第28-30页 |
3.1.3 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30页 |
3.2 西部资源型房地产业发展的特性分析 | 第30-34页 |
3.2.1 西部资源型城市房地产业发展历程及特性 | 第30-32页 |
3.2.2 西部资源型城市房地产业现状分析 | 第32-34页 |
3.3 西部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分析 | 第34-36页 |
3.3.1 产业结构发展层面 | 第34-35页 |
3.3.2 房地产业发展层面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西部资源型城市房地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 | 第37-53页 |
4.1 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关联效应模型及指标选取 | 第37-39页 |
4.1.1 模型选取 | 第37-38页 |
4.1.2 指标体系选取 | 第38-39页 |
4.2 房地产业投资与相关产业投资的关联度测定 | 第39-46页 |
4.2.1 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 | 第39-41页 |
4.2.2 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4.2.3 灰色关联分析 | 第42-45页 |
4.2.4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3 房地产业投资对相关产业影响系数测定 | 第46-52页 |
4.3.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原理 | 第46-47页 |
4.3.2 基础数据与处理 | 第47-49页 |
4.3.3 平稳性检验 | 第49-50页 |
4.3.4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 第50-51页 |
4.3.5 协整检验 | 第51页 |
4.3.6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西部资源型城市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53-61页 |
5.1 发挥政策及市场优势促进房地产业自身发展 | 第53-55页 |
5.1.1 控制房地产业投资规模 | 第53-54页 |
5.1.2 加强棚户区改造 | 第54页 |
5.1.3 加快城镇化步伐 | 第54-55页 |
5.1.4 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及法律法规体系 | 第55页 |
5.2 合理调整房地产业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及经济发展 | 第55-59页 |
5.2.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 | 第56页 |
5.2.2 建立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 第56-57页 |
5.2.3 开拓创新发展新兴产业 | 第57-58页 |
5.2.4 加强人才的供给和培养 | 第58-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