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引言 | 第9-10页 |
二、案例分析与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一)案情简介 | 第10-11页 |
(二)案例分析 | 第11-12页 |
(三)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三、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概述 | 第13-19页 |
(一)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性质 | 第14-15页 |
(三)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意义 | 第15-17页 |
1.实现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有效衔接,保障实体法运行 | 第15页 |
2.减少资金损失,降低实现权益成本 | 第15-16页 |
3.提高司法效率,避免司法资源浪费 | 第16-17页 |
(四)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立法沿革 | 第17-19页 |
1.《民法通则》相关规定 | 第17页 |
2.《担保法》相关规定 | 第17-18页 |
3.《物权法》相关规定 | 第18-19页 |
4.《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 | 第19页 |
四、我国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司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一)司法现状 | 第19-21页 |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1.同一债权有多个担保物需要实现时的管辖问题 | 第21页 |
2.管辖权异议制度是否适用问题 | 第21页 |
3.审理范围及对异议的处理方式问题 | 第21-22页 |
4.费用收取的标准问题 | 第22-23页 |
5.被申请人下落不明时是否适用公告送达问题 | 第23页 |
五、其他地区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的立法模式及启示 | 第23-28页 |
(一)其他地区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的立法模式 | 第23-27页 |
1.立法模式分类 | 第23-24页 |
2.德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4-25页 |
3.日本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5页 |
4.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5-26页 |
5.台湾地区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二)其他地区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立法对我国立法之启示 | 第27-28页 |
六、完善我国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几点建议 | 第28-35页 |
(一)对于同一债权下的多个担保物的处理 | 第28-29页 |
(二)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不应当适用管辖权异议制度 | 第29-30页 |
(三)确定实质性异议的标准 | 第30-31页 |
(四)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不应收取受理费 | 第31-32页 |
(五)主债务人应当参与到审查环节 | 第32-33页 |
(六)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中送达程序的规范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