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1.1 PLFA技术发展过程 | 第11页 |
1.1.2 PLFA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3 磷脂脂肪酸的命名和计算 | 第12-13页 |
1.1.4 磷脂脂肪酸技术的优缺点 | 第13页 |
1.1.5 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 第13-15页 |
1.2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2.2.1 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2.2 试剂 | 第17-18页 |
2.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3.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2.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4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19页 |
2.5 测定方法与步骤 | 第19-20页 |
2.6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21-29页 |
3.1 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随深度变化趋势 | 第21-22页 |
3.2 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组成 | 第22-23页 |
3.3 不同林龄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含量 | 第23-24页 |
3.4 不同林龄刺槐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第24-25页 |
3.5 刺槐林地土壤微生物PLFA的主成分分析 | 第25-27页 |
3.6 讨论 | 第27-2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柠条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29-36页 |
4.1 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随深度变化趋势 | 第29-30页 |
4.2 不同年限柠条林地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组成 | 第30-31页 |
4.3 不同年限柠条林地土壤各类微生物群落PLFA含量 | 第31-32页 |
4.4 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第32页 |
4.5 柠条地土壤微生物PLFA的主成分分析 | 第32-34页 |
4.6 讨论 | 第34-3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苜蓿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36-43页 |
5.1 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随深度变化趋势 | 第36-37页 |
5.2 不同年限苜蓿地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组成 | 第37-38页 |
5.3 不同年限苜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含量 | 第38-39页 |
5.4 各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第39页 |
5.5 苜蓿样地土壤中磷脂脂肪酸含量的主成分分析 | 第39-41页 |
5.6 讨论 | 第4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六章 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 | 第43-45页 |
6.1 各PLFA单体不同植被间差异分析 | 第43页 |
6.2 各菌群PLFA含量不同植被间差异分析 | 第43-44页 |
6.3 讨论 | 第4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7页 |
7.1 结论 | 第45-46页 |
7.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