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2-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导论 | 第21-54页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4-29页 |
(一) 面试考官 | 第24-25页 |
(二) 面试考官管理制度 | 第25页 |
(三) 绩效 | 第25-27页 |
(四) 评价有效性 | 第27-29页 |
三、面试考官评价及管理制度研究综述 | 第29-50页 |
(一) 面试考官评价对面试效度的影响研究 | 第29-34页 |
(二) 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研究 | 第34-45页 |
(三) 面试考官管理制度研究 | 第45-48页 |
(四) 总结与启示 | 第48-50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50-51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51-52页 |
五、主要创新 | 第52-54页 |
第一章 评价有效性与公务员面试考官管理制度 | 第54-62页 |
第一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管理现状 | 第54-57页 |
一、我国公务员面试考官实行松散化管理 | 第54-55页 |
二、我国公务员面试考官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低 | 第55-56页 |
三、我国公务员面试考官管理制度建设缺乏科学性 | 第56-57页 |
第二节 评价有效性提升公务员面试考官管理制度建设水平 | 第57-62页 |
一、评价有效性提升公务员面试考官管理制度建设的系统化水平 | 第57-58页 |
二、评价有效性提升公务员面试考官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 第58-60页 |
三、评价有效性提升公务员面试考官管理制度建设的可操作化水平 | 第60-62页 |
第二章 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测量及影响因素考察 | 第62-112页 |
第一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测量研究 | 第62-68页 |
一、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测量程序 | 第62-65页 |
二、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差异分析 | 第65-68页 |
第二节 个人背景因素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68-77页 |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68-73页 |
二、工作经验与面试经验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73-77页 |
第三节 认知因素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77-91页 |
一、认知风格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78-81页 |
二、认知复杂性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81-85页 |
三、理想原型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85-91页 |
第四节 个体心理特征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91-99页 |
一、动机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91-93页 |
二、情绪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93-99页 |
第五节 面试情景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99-112页 |
一、责任性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99-103页 |
二、任务清晰性以及正确决策压力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103-107页 |
三、岗位数量和面试时间对公务员面试考官评价有效性的影响 | 第107-112页 |
第三章 以评价有效性为基础构建公务员面试考官绩效评价制度 | 第112-138页 |
第一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绩效评价制度 | 第112-117页 |
一、绩效评价制度概述 | 第112-114页 |
二、公务员面试考官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4页 |
三、我国公务员面试考官建立绩效评价制度的特殊性 | 第114-116页 |
四、以评价有效性为基础建立绩效评价制度的可行性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定 | 第117-123页 |
一、绩效评价指标设定的原则 | 第117-119页 |
二、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19-122页 |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 | 第122-123页 |
第三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绩效评价运行机制 | 第123-128页 |
一、绩效评价方法 | 第123-125页 |
二、绩效评价主体 | 第125页 |
三、绩效评价周期 | 第125页 |
四、录用考生工作表现评价制度 | 第125-127页 |
五、绩效评价监督机制 | 第127-128页 |
第四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 第128-138页 |
一、绩效改进机制 | 第128-132页 |
二、公务员面试考官问责机制 | 第132-134页 |
三、公务员面试考官淘汰机制 | 第134-136页 |
四、绩效评价结果纳入公务员面试考官本职工作考核 | 第136-138页 |
第四章 以评价有效性为基础构建公务员面试考官准入培训制度 | 第138-157页 |
第一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资格准入制度 | 第138-146页 |
一、健全公务员面试考官资格准入的相关法律制度 | 第138-139页 |
二、扩大公务员面试考官选拔范围 | 第139-141页 |
三、确定公务员面试考官资格准入标准 | 第141-143页 |
四、明确公务员面试考官资格准入程序 | 第143-144页 |
五、建立公务员面试考官人才库 | 第144-146页 |
第二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培训制度 | 第146-157页 |
一、公务员面试考官培训制度建立的原则 | 第146-148页 |
二、公务员面试考官培训体系设计 | 第148-152页 |
三、公务员面试考官培训效果评估 | 第152-157页 |
第五章 以评价有效性为基础构建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制度 | 第157-172页 |
第一节 公务员面试情景的科学化管理 | 第157-164页 |
一、公务员面试情景进行科学化管理的必要性 | 第157-160页 |
二、公务员面试情景进行科学化管理的原则 | 第160-161页 |
三、公务员面试情景进行科学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161-164页 |
第二节 公务员面试考官积极情绪构建机制 | 第164-172页 |
一、公务员面试考官积极情绪构建机制内涵 | 第165-166页 |
二、公务员面试考官积极情绪构建机制的建立原则 | 第166-168页 |
三、公务员面试考官积极情绪构建机制的运行模式 | 第168-17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72-174页 |
附录一 | 第174-175页 |
附录二 | 第175-177页 |
附录三 | 第177-178页 |
附录四 | 第178-179页 |
附录五 | 第179-180页 |
附录六 | 第180-181页 |
附录七 | 第181-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204页 |
致谢 | 第204-2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05-206页 |
附件 | 第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