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高速铁路论文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高铁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内容第15-18页
        1.3.1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5-17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7页
        1.3.3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1.4 论文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高铁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第19-27页
    2.1 风险概述第19-20页
        2.1.1 风险的定义第19-20页
        2.1.2 风险的形成机理第20页
    2.2 高铁项目风险管理概述第20-23页
        2.2.1 高铁项目风险管理的含义第20-21页
        2.2.2 高铁项目风险的特征第21-22页
        2.2.3 高铁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第22-23页
    2.3 高铁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第23-24页
    2.4 高铁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价方法第24-27页
        2.4.1 主观评分法第24-25页
        2.4.2 决策树法第25页
        2.4.3 层次分析法第25-26页
        2.4.4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6-27页
第3章 高铁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识别及评价模型的构建第27-37页
    3.1 高铁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划分第27-28页
    3.2 高铁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识别第28-33页
        3.2.1 风险识别的依据第28-29页
        3.2.2 决策立项阶段风险第29-30页
        3.2.3 勘察设计阶段风险第30-31页
        3.2.4 施工阶段风险第31-32页
        3.2.5 项目竣工收尾与运营阶段风险第32-33页
    3.3 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铁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价的适用性分析第33页
    3.4 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高铁项目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价的原理与步骤第33-37页
        3.4.1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值第33-35页
        3.4.2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35-37页
第4章 济青高铁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综合评价第37-44页
    4.1 项目概况第37-39页
    4.2 项目风险识别第39页
    4.3 济青高铁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价第39-44页
        4.3.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第39-41页
        4.3.2 得出模糊评价结果第41-43页
        4.3.3 结果分析第43-44页
第5章 济青高铁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第44-52页
    5.1 风险应对第44-47页
    5.2 风险监控与应急响应第47-52页
        5.2.1 风险监控第47页
        5.2.2 风险应急响应第47-5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6.1 结论第52页
    6.2 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附录 济青高铁项目风险评价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调查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
下一篇:钻井三缸泥浆泵振动测试与典型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