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重型清障车托臂和下车结构分析与改进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清障车概述 | 第11-12页 |
1.2 道路清障车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整机工作装置设计计算 | 第16-35页 |
2.1 上车工作装置设计计算 | 第16-28页 |
2.1.1 上车简介 | 第16-17页 |
2.1.2 各部件材料属性 | 第17页 |
2.1.3 上车工况的确定 | 第17-18页 |
2.1.4 各铰点力及油缸力的确定 | 第18-20页 |
2.1.5 确定危险截面及应力计算 | 第20-22页 |
2.1.6 挠度计算 | 第22-25页 |
2.1.7 油缸校核计算 | 第25-27页 |
2.1.8 销轴的剪应力计算 | 第27-28页 |
2.2 托臂设计计算 | 第28-34页 |
2.2.1 托臂简介 | 第28-29页 |
2.2.2 工况的确定 | 第29页 |
2.2.3 各铰点和液压缸力的求解 | 第29-32页 |
2.2.4 确定危险截面及应力计算 | 第32-33页 |
2.2.5 销轴的剪应力计算 | 第33-3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清障车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5-42页 |
3.1 有限元方法简介 | 第35页 |
3.2 ANSYS软件简介 | 第35-36页 |
3.3 ANSYS接触分析简介 | 第36-37页 |
3.4 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第37-41页 |
3.4.1 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4.2 几何模型的简化与单元选择 | 第38-39页 |
3.4.3 托臂参数化模型 | 第39-40页 |
3.4.4 下车参数化模型 | 第40-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托臂结构分析与改进 | 第42-52页 |
4.1 托臂有限元分析计算 | 第42-48页 |
4.1.1 托臂各部件模型处理 | 第42-43页 |
4.1.2 约束方式及加载 | 第43页 |
4.1.3 铰点力与液压缸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1.4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4.2 托臂模型修改与分析 | 第48-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下车结构分析与改进 | 第52-69页 |
5.1 下车有限元分析 | 第52-56页 |
5.1.1 下车各部件模型处理 | 第52页 |
5.1.2 模型约束和加载 | 第52-53页 |
5.1.3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5.2 下车结构改进 | 第56-59页 |
5.3 支腿滑块对臂体结构受力的影响 | 第59-68页 |
5.3.1 滑块材料对臂体和滑块受力状态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2 滑块位置对臂体和滑块受力状态的影响 | 第61-65页 |
5.3.3 滑块尺寸对臂体和滑块受力状态的影响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应力测试和结果对比 | 第69-77页 |
6.1 应力测试方法及原理 | 第69页 |
6.2 应力应变测试步骤 | 第69-72页 |
6.2.1 测试工况与测点的选择 | 第69-70页 |
6.2.2 应变片的粘贴 | 第70-71页 |
6.2.3 应变测试过程 | 第71-72页 |
6.3 数据处理及对比 | 第72-76页 |
6.3.1 数据处理方法 | 第72-73页 |
6.3.2 数据处理 | 第73-76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