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7-11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7页 |
1.2 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 第7-8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3.1 旅游节目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非语言符号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2 符号学理论在节目意义传达中的运用 | 第11-16页 |
2.1 索绪尔的能指所指理论 | 第11-12页 |
2.2 非语言符号的定义、表现形式及表达优势 | 第12-16页 |
2.2.1 非语言符号的定义 | 第12页 |
2.2.2 非语言符号的表现形式 | 第12-13页 |
2.2.3 非语言符号表达优势增强节目意义传达效果 | 第13-16页 |
3 视觉非语言符号直观传达编导意图 | 第16-24页 |
3.1 活动图像符号呈现丰富视觉效果 | 第16-20页 |
3.1.1 变化的景别引导不同视点传达不同意境 | 第16-18页 |
3.1.2 不同的视角适应变化的表达需求 | 第18-19页 |
3.1.3 画面的组接产生全新的意义 | 第19-20页 |
3.2 人体语符号 | 第20-24页 |
3.2.1 主持人外在形象符号奠定节目基调 | 第21-22页 |
3.2.2 不同的姿态符号辅助表达节目意义 | 第22-24页 |
4 听觉非语言符号呈现完整视听效果 | 第24-29页 |
4.1 音响符号提升现场真实感 | 第24-25页 |
4.2 音乐符号的适时融入延续语义深化情感 | 第25-29页 |
5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4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