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大豆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QTL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表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1 大豆脂肪、脂肪酸概述第14-17页
        1.1.1 大豆脂肪酸组分和功能第14页
        1.1.2 大豆脂肪酸的遗传机制和合成路径第14-15页
        1.1.3 大豆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第15-16页
        1.1.4 大豆脂肪酸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第16-17页
    1.2 大豆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的QTL定位第17页
    1.3 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大豆脂肪及脂肪酸QTL第17-18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大豆回交导入系群体的表型性状分析第20-3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0-21页
        2.1.1 回交导入系群体的构建第20页
        2.1.2 试验设计第20页
        2.1.3 农艺性状调查第20页
        2.1.4 蛋白质、脂肪含量的测定第20页
        2.1.5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第20-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32页
        2.2.1 回交导入系群体主要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第21-26页
        2.2.2 回交导入系群体主要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方差分析第26页
        2.2.3 回交导入系群体主要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26-32页
    2.3 讨论第32-34页
        2.3.1 回交群体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变异丰富第32页
        2.3.2 回交导入系群体的主要性状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第32页
        2.3.3 回交群体的主要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稳定的相关性第32-34页
第三章 遗传图谱构建和脂肪及脂肪酸含量QTL定位第34-4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36页
        3.1.1 试验材料与田间试验设计第34页
        3.1.2 DNA提取第34-35页
        3.1.3 基因型测定第35-36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6-45页
        3.2.1 遗传图谱构建第36-39页
        3.2.2 脂肪及脂肪酸含量QTL定位第39-45页
    3.3 讨论第45-49页
        3.3.1 多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的QTL第45页
        3.3.2 定位到一些较稳定的QTL第45-46页
        3.3.3 定位到与不同组分相关的QTL第46页
        3.3.4 不同群体定位结果的比较第46-47页
        3.3.5 脂肪酸相关QTL区间内的基因分析第47-49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49-52页
    4.1 回交导入系群体后代变异丰富,适合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和QTL定位第49页
    4.2 回交群体的主要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根据其相关性达到对其他性状的间接选择第49-50页
    4.3 构建了两张新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大豆主要脂肪酸的QTL定位奠定基础第50页
    4.4 定位到多个与大豆脂肪酸相关的新的稳定的QTL第50-51页
    4.5 发现了一些影响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鼠乳腺中印记基因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初步研究
下一篇:TNF-α-VEGF-D轴与胆囊癌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