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中间业务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贡献效率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11页
        一、选题背景第8-9页
        二、研究意义第9-11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第11-12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2页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第12页
    第五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一、中间业务利于银行经营绩效第13页
        二、中间业务不利于银行绩效第13-16页
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和中间业务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综述第16-25页
    第一节 中间业务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一、中间业务的概念及其分类第16-17页
        二、中间业务的特点第17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界定第17-20页
        一、经营绩效的概念第17-18页
        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选取第18-19页
        三、评价经营绩效的方法第19-20页
    第三节 商业银行开发中间业务的理论综述第20-23页
        一、规模经济效率理论第21页
        二、企业多元化理论第21-22页
        三、范围经济理论第22-23页
        四、金融创新理论第23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经营绩效现状分析第25-45页
    第一节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第25-36页
        一、我国中间业务发展初具规模,但银行间差异明显第25-27页
        二、中间业务虽稳步发展,但收入占比仍较低第27-29页
        三、中间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开始减慢第29-30页
        四、商业银行间中间业务收入构成存在较大差异第30-33页
        五、十六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支出存在不同程度上升第33-36页
        六、十六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小结第36页
    第二节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现状第36-43页
        一、十六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增长率逐年减少第36-38页
        二、十六家上市银行净利润逐年增加,增加幅度减小第38-40页
        三、十六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减缓第40-43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我国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测算第45-62页
    第一节 因子分析方法简介第45-47页
        一、因子分析的意义第45页
        二、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第45-46页
        三、因子分析的评价过程第46-47页
    第二节 十六家上市银行经营绩效测算指标和样本数据的选取第47页
    第三节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对十六家上市银行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第47-58页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第47-48页
        二、因子分析的前提检验第48-50页
        三、因子的提取第50-53页
        四、因子的解释与命名第53-55页
        五、因子得分与指标的综合得分第55-58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58-62页
第五章 中间业务发展对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绩效的贡献效率测度第62-80页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简介第62-67页
        一、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基本概念第62页
        二、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导向模式与指标变量选取方法第62-63页
        三、数据包络分析法的基本模型第63-66页
        四、数据包络分析法的计量步骤第66-67页
    第二节 DEA实证分析中样本数据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第67-68页
        一、样本决策单元的选择与数据选择和来源第67页
        二、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第67-68页
    第三节 基于DEA分析法对中间业务发展对商业银行绩效贡献效率的实证分析第68-79页
        一、基于DEA分析得出的绩效贡献效率实证分析第68-74页
        二、基于DEA分析得出的中间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支出改进值实证分析第74-79页
    第四节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六章 对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及结论和研究展望第80-84页
    第一节 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第80-82页
        一、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的外部宏观环境第80-81页
        二、改善中间业务发展的内部微观环境第81-82页
    第二节 本文结论和研究展望第82-84页
        一、本文研究结论第82页
        二、本文研究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糟理化加工特性与生物活性研究及产品开发
下一篇:立式砂仓连续高浓度稳定放砂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