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滞育七星瓢虫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1 前言第9-23页
    1.1 七星瓢虫及其滞育第9-11页
        1.1.1 七星瓢虫简介第9页
        1.1.2 七星瓢虫滞育第9-11页
    1.2 滞育机理研究的进展第11-14页
        1.2.1 滞育期间昆虫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第11-12页
        1.2.2 滞育相关的蜕皮激素受体第12-13页
        1.2.3 热激蛋白与分子伴侣第13页
        1.2.4 滞育相关基因第13-14页
    1.3 SMARTer技术合成cDNA的优越性第14-15页
    1.4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5-21页
        1.4.1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原理第15-16页
        1.4.2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昆虫中的应用第16-17页
        1.4.3 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在昆虫滞育中的应用第17-21页
    1.5 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第21页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1-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41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5页
        2.1.1 供试虫体第23页
        2.1.2 供试试剂第23-24页
        2.1.3 试验仪器设备第24-25页
    2.2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的构建步骤第25-41页
        2.2.1 滞育与非滞育七星瓢虫RNA提取及优化第25-26页
        2.2.2 cDNA双链的合成及纯化第26-30页
        2.2.3 双链cDNA的酶切及纯化第30页
        2.2.4 接头连接及其连接效率的检测第30-32页
        2.2.5 两次杂交第32-33页
        2.2.6 两次PCR第33-35页
        2.2.7 消减效率检测第35页
        2.2.8 第二次PCR产物的纯化第35-36页
        2.2.9 载体的连接、转化与克隆第36-37页
        2.2.10 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探针的制备第37-39页
        2.2.11 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第39-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50页
    3.1 七星瓢虫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第41-46页
        3.1.1 样品总RNA浓度和完整性的检测第41页
        3.1.2 双链cDNA的合成与酶切效果的检测第41-43页
        3.1.3 正向文库和反向文库消减后第一次PCR和第二次PCR电泳检测第43页
        3.1.4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消减效率的检测第43-44页
        3.1.5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部分插入片段PCR的鉴定第44-45页
        3.1.6 反向Northern斑点杂交探针效率的检测第45页
        3.1.7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反向Northern杂交结果第45-46页
    3.2 七星瓢虫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6-50页
4 讨论第50-58页
    4.1 抗胁迫类基因及分子伴侣第50-51页
    4.2 生殖类基因第51-52页
    4.3 能量代谢与转化类基因第52-53页
    4.4 细胞骨架类基因第53-54页
    4.5 调控基因第54-55页
    4.6 脂质代谢第55页
    4.7 结构性组分基因第55-56页
    4.8 物质转移类基因第56-58页
5. 全文结论与总结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5页
作者简介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米混合工质低温烟气余热回收ORC系统性能研究
下一篇:中职生自卑感的特点及干预研究--以云南省骨伤科中等专业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