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论文--存贮器论文

分布式存储系统主动容错机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1 被动容错机制第9-10页
        1.1.2 主动容错机制第10页
    第二节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背景知识介绍第13-23页
    第一节 被动容错机制的发展第13-19页
        2.1.1 阵列时代第14页
        2.1.2 云时代第14-19页
    第二节 主动容错机制的发展第19-23页
        2.2.1 硬盘故障预测模型第20-21页
        2.2.2 主动容错系统第21-23页
第三章 分布式存储系统主动容错机制的实现第23-43页
    第一节 主动容错机制的架构第23-25页
    第二节 监控数据采集和预测模块第25-30页
        3.2.1 监控器第25-26页
        3.2.2 预测器第26-30页
    第三节 分布式预警处理算法第30-41页
        3.3.1 优先级调度第31-34页
        3.3.2 多源迁移算法第34-35页
        3.3.3 迁移带宽分配第35-37页
        3.3.4 预警处理机制第37-39页
        3.3.5 数据一致性保证第39-41页
    第四节 主动容错系统可靠性分析第41-43页
        3.4.1 可靠性的衡量指标第41页
        3.4.2 主动容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第41-43页
第四章 实验和结果分析第43-58页
    第一节 实验平台第43-44页
        4.1.1 系统介绍第43-44页
        4.1.2 实验平台第44页
    第二节 迁移性能评价第44-46页
    第三节 读写性能评价第46-50页
        4.3.1 不限速的实验结果第46-47页
        4.3.2 限速的实验结果第47-49页
        4.3.3 读写性能优化第49-50页
    第四节 优先级调度第50-53页
        4.4.1 多个预警带宽分配第50-51页
        4.4.2 优先级调度第51-53页
    第五节 主动容错VS.被容容错第53-56页
    第六节 真实负载场景评价第56-5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第一节 总结第58页
    第二节 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个人简历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资源税对能源矿产资源利用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分析--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