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2-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0-22页 |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22-40页 |
2.1 技术效率理论 | 第22-27页 |
2.1.1 技术效率 | 第22页 |
2.1.2 测算方法 | 第22-24页 |
2.1.3 环境技术效率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2.2 区间效率理论 | 第27-33页 |
2.2.1 区间数理论 | 第28页 |
2.2.2 区间DEA模型求解 | 第28-31页 |
2.2.3 区间DEA效率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2.3 流行病学理论 | 第33-37页 |
2.3.1 流行病学 | 第33-34页 |
2.3.2 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2.3.3 空气污染与公共健康研究 | 第35-37页 |
2.4 研究述评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中国雾霾污染现状及国际比较 | 第40-55页 |
3.1 国外雾霾污染概述 | 第40-44页 |
3.1.1 英国空气污染及治理 | 第40-41页 |
3.1.2 美国洛杉矶雾霾事件 | 第41-42页 |
3.1.3 欧盟各国空气污染及治理 | 第42-43页 |
3.1.4 日本空气污染及治理 | 第43页 |
3.1.5 印度空气污染及治理 | 第43-44页 |
3.2 中国雾霾污染现状 | 第44-54页 |
3.2.1 空气质量标准 | 第44-45页 |
3.2.2 雾霾污染的测度 | 第45-49页 |
3.2.3 东、中、西部地区雾霾污染现状比较 | 第49-51页 |
3.2.4 不同省市雾霾污染现状比较 | 第51-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雾霾约束下中国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比较 | 第55-76页 |
4.1 变量选取 | 第55-57页 |
4.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57-58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58-61页 |
4.3.1 污染物处理方法 | 第58-60页 |
4.3.2 SBM-Undesirable模型 | 第60-61页 |
4.4 环境技术效率结果分析 | 第61-74页 |
4.4.1 环境技术效率测度 | 第61-63页 |
4.4.2 整体环境技术效率变化趋势 | 第63-64页 |
4.4.3 雾霾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程度分析 | 第64-67页 |
4.4.4 雾霾约束下的环境技术效率区域差异 | 第67-69页 |
4.4.5 节能减霾潜力分析 | 第69-72页 |
4.4.6 环境技术效率的改善方向 | 第72-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5 雾霾约束及区间数视角下中国环境技术效率研究 | 第76-96页 |
5.1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变量选取及数据 | 第76-78页 |
5.1.1 变量选取 | 第77页 |
5.1.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77-78页 |
5.2 SBM-Undesirable区间模型的构建 | 第78-81页 |
5.3 模糊左关系排序法 | 第81-82页 |
5.4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的结果分析 | 第82-91页 |
5.4.1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测度及分类 | 第82-85页 |
5.4.2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有效性分析 | 第85-87页 |
5.4.3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的地区差异分析 | 第87-89页 |
5.4.4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的省域差异分析 | 第89-91页 |
5.5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的结果分析 | 第91-93页 |
5.5.1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的截面排序 | 第91-92页 |
5.5.2 区间环境技术效率的时序排序 | 第92-93页 |
5.6 与SBM-Undesirable模型结果的比较 | 第93-94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6 雾霾约束下中国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96-106页 |
6.1 各因素对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96-98页 |
6.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 第98-101页 |
6.2.1 变量选取 | 第98-100页 |
6.2.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100-101页 |
6.3 模型构建 | 第101页 |
6.4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01-10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7 雾霾约束下中国环境技术效率与公众健康的关联研究 | 第106-118页 |
7.1 主要影响因素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106-108页 |
7.2 变量选取及数据 | 第108-111页 |
7.2.1 变量选取 | 第108-110页 |
7.2.2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 第110-111页 |
7.3 研究方法 | 第111-112页 |
7.4 实证结果分析和讨论 | 第112-115页 |
7.5 稳健性检验 | 第115-116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8 研究结论、展望及政策建议 | 第118-124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118-119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119-122页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122-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8页 |
附录A 2001-2012年中国各省市PM2.5浓度区间值 | 第138-14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40-14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