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5-17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 | 第17-22页 |
1.2.1 应急救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2 地震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研究 | 第20-2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资源配置及典型灾害特征分析 | 第25-54页 |
2.1 应急救援的基本方式——自救、互救与公救 | 第25-26页 |
2.2 应急救援资源及其特征 | 第26-29页 |
2.2.1 应急 | 第26-27页 |
2.2.2 灾前储备 | 第27页 |
2.2.3 城市自立储备为主 | 第27页 |
2.2.4 合理配置 | 第27页 |
2.2.5 畅流 | 第27-28页 |
2.2.6 类别多与数量大 | 第28-29页 |
2.3 典型地震灾害的救灾资源需求及特征分析 | 第29-54页 |
2.3.1 唐山地震 | 第29-35页 |
2.3.2 张北地震 | 第35-39页 |
2.3.3 台湾集集地震 | 第39-44页 |
2.3.4 汶川地震 | 第44-50页 |
2.3.5 东日本地震 | 第50-52页 |
2.3.6 其他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分析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应急救援资源储备的类别、数量与定量计算 | 第54-70页 |
3.1 应急救援资源储备的类别 | 第54-61页 |
3.1.1 仓储的应急救援物资类别与救援需求的重要性 | 第54-57页 |
3.1.2 储备物力资源及避难人数的定量分析 | 第57-61页 |
3.2 人力资源的功能、数量与定量计算 | 第61-67页 |
3.2.1 兵力部署原则、救援功能 | 第61-63页 |
3.2.2 救援部队所需人数的分析 | 第63-64页 |
3.2.3 救援部队人数的估算 | 第64-65页 |
3.2.4 医疗队人数的估算 | 第65页 |
3.2.5 地震灾害志愿者 | 第65-67页 |
3.3 救援资源的快速决策路向 | 第67-70页 |
3.3.1 快速决策的主要依据 | 第67-68页 |
3.3.2 快速决策的路向 | 第68-70页 |
第四章 地震应急救援物力资源的储备方式与配置模型 | 第70-91页 |
4.1 救援物力资源的储备方式 | 第70-72页 |
4.1.1 救援物力资源储备及其物流流向 | 第70-71页 |
4.1.2 储备方式 | 第71-72页 |
4.2 储备库的类型 | 第72-75页 |
4.2.1 储备库类型与物力资源使用序 | 第72-73页 |
4.2.2 中央级储备库 | 第73-75页 |
4.2.3 其他储备库 | 第75页 |
4.3 配置模型 | 第75-85页 |
4.3.1 抗震救援指挥机构模型 | 第76页 |
4.3.2 复合灾害与救援资源需求模型 | 第76-77页 |
4.3.3 应急救援要素系统模型 | 第77-78页 |
4.3.4 同心圆模型 | 第78-81页 |
4.3.5 救援资源需求与满足需求模型 | 第81页 |
4.3.6 信息—灾情—决策模型 | 第81-82页 |
4.3.7 救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 第82-83页 |
4.3.8 救援物力资源利用序模型 | 第83页 |
4.3.9 综合模型 | 第83页 |
4.3.10 模型功能分析 | 第83-85页 |
4.4 地震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 | 第85-89页 |
4.4.1 应急救援要素及其救援功能 | 第85-87页 |
4.4.2 地震复合灾害特征 | 第87-88页 |
4.4.3 合理配置应急救援资源 | 第88-89页 |
4.5 应急救援物力资源配置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 第89-91页 |
4.5.1 城市没有救援物力资源的储备或储备量不足 | 第89页 |
4.5.2 抗震设防水准低 | 第89-90页 |
4.5.3 储备库配置不合理 | 第90页 |
4.5.4 物流不畅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地震应急救援物流与配置规划研究 | 第91-116页 |
5.1 救援物流瓶颈 | 第91-93页 |
5.1.1 瓶颈现象示例 | 第91-92页 |
5.1.2 救援资源的供需关系 | 第92页 |
5.1.3 形成物流瓶颈的原因分析 | 第92-93页 |
5.1.4 消除、减少物流瓶颈的主要措施 | 第93页 |
5.2 救援物资配置原则与规划要点 | 第93-104页 |
5.2.1 基本原则 | 第94-97页 |
5.2.2 法律法规依据 | 第97页 |
5.2.3 配置规划要点 | 第97-104页 |
5.3 城市群各城市间的协作配置规划 | 第104-106页 |
5.4 避难场所配置规划 | 第106-111页 |
5.4.1 配置原则 | 第106-107页 |
5.4.2 规划内容 | 第107-111页 |
5.5 灾害弱者与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规划 | 第111-116页 |
5.5.1 灾害弱者及其主要特征 | 第111-112页 |
5.5.2 灾害弱者的灾害应激反应 | 第112-113页 |
5.5.3 灾害弱者的救援规划 | 第113页 |
5.5.4 灾害弱者避难场所 | 第113-114页 |
5.5.5 救灾人力资源配置规划 | 第114页 |
5.5.6 物力资源配置规划 | 第114-115页 |
5.5.7 医疗设施与药品 | 第115-116页 |
第六章 地震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规划实证研究 | 第116-149页 |
6.1 引言 | 第116页 |
6.2 唐山大地震灾后应急需求及救援经验分析 | 第116-134页 |
6.2.1 唐山地震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 第116-119页 |
6.2.2 唐山地震房屋倒塌统计分析 | 第119-124页 |
6.2.3 唐山地震公共设施损害的统计分析 | 第124-126页 |
6.2.4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组织与资源供给情况分析 | 第126-134页 |
6.3 唐山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资源配置实证分析 | 第134-139页 |
6.3.1 救灾物质总量及有效性 | 第134-135页 |
6.3.2 救援物资储备数量的计算示例 | 第135-137页 |
6.3.3 唐山地震救灾部队人数定量分析 | 第137页 |
6.3.4 不同地震灾害条件下相同基础设施受灾情况比较 | 第137-139页 |
6.4 唐山市城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规划方案 | 第139-145页 |
6.5 唐山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资源配置适宜性与有效性分析 | 第145-147页 |
6.6 城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规划建议 | 第147-149页 |
6.6.1 应急救援物资供给信息平台的构建 | 第147-148页 |
6.6.2 发挥第三方物流的功效,采取多渠道联合配送 | 第148页 |
6.6.3 培养抗震救灾技术人员 | 第148-14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9-151页 |
7.1 结论 | 第149页 |
7.2 展望 | 第149-151页 |
参考文献 | 第151-16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62-163页 |
附录 | 第163-187页 |
附录 1:唐山“7.28”地震人员伤亡与房屋统计数据 | 第163-181页 |
附录 2:唐山市地震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 第181-185页 |
附录 3:唐山市城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资源配置规划调查问卷 | 第185-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