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毒性成分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大鼠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1页
引言第16-18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8-22页
    1.1 前言第18-19页
    1.2 马钱子的毒性研究第19页
        1.2.1 中毒剂量第19页
        1.2.2 中毒机制第19页
    1.3 马钱子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19-21页
        1.3.1 体内动力学行为第19-20页
        1.3.2 分布第20页
        1.3.3 代谢与排泄第20-21页
    1.4 小结和展望第21-22页
第二章 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士的宁氮氧化物与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浓度第22-32页
    2.1 材料第23页
        2.1.1 药品与试剂第23页
        2.1.2 仪器第23页
    2.2 方法与结果第23-30页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3页
        2.2.2 测定条件第23-24页
        2.2.3 血浆样本处理第24页
        2.2.4 方法学确证第24-30页
    2.3 讨论第30-32页
第三章 马钱子总生物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32-38页
    3.1 材料第32页
        3.1.1 药品、试剂与仪器第32页
        3.1.2 实验动物第32页
    3.2 方法第32-33页
        3.2.1 供试液的制备第32页
        3.2.2 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第32页
        3.2.3 血药浓度测定与数据处理第32-33页
    3.3 结果第33-36页
        3.3.1 士的宁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第33页
        3.3.2 士的宁药代动力学参数第33-34页
        3.3.3 马钱子碱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第34-35页
        3.3.4 马钱子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第35-36页
        3.3.5 氮氧化物实验结果第36页
    3.4 讨论第36-38页
第四章 马钱子总生物碱与士的宁、马钱子碱单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比较第38-44页
    4.1 材料第38页
        4.1.1 药品、试剂与仪器第38页
        4.1.2 实验动物第38页
    4.2 方法第38-39页
        4.2.1 供试液的制备第38页
        4.2.2 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第38-39页
        4.2.3 血药浓度测定与数据处理第39页
    4.3 结果第39-43页
        4.3.1 士的宁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第39-40页
        4.3.2 士的宁药代动力学参数第40-41页
        4.3.3 马钱子碱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第41-42页
        4.3.4 马钱子碱药物动力学参数第42-43页
    4.4 讨论第43-44页
第五章 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组织匀浆中士的宁、马钱子碱、士的宁氮氧化物与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浓度第44-54页
    5.1 材料第44页
    5.2 方法与结果第44-52页
        5.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44页
        5.2.2 测定条件第44-45页
        5.2.3 组织匀浆样本处理第45页
        5.2.4 方法学确证第45-52页
    5.3 讨论第52-54页
第六章 士的宁、马钱子碱及其氮氧化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第54-65页
    6.1 材料第54页
        6.1.1 药品、试剂与仪器第54页
        6.1.2 实验动物第54页
    6.2 方法第54-55页
        6.2.1 供试液的制备第54页
        6.2.2 给药方案与样品采集第54页
        6.2.3 血药浓度与组织匀浆样品浓度的测定第54-55页
    6.3 结果第55-63页
        6.3.1 士的宁的体内分布第55-57页
        6.3.2 马钱子碱的体内分布第57-60页
        6.3.3 士的宁氮氧化物的体内分布第60-63页
        6.3.4 马钱子碱氮氧化物的体内分布第63页
    6.4 讨论第63-65页
结语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1-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状动脉立体定量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分子模拟技术筛选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