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典雅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2.1 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综述 | 第12-16页 |
1.2.1.1 国外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的综述 | 第12-13页 |
1.2.1.2 国内课堂教学语言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典雅内涵的多学科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2.2.1“典雅”的诗学研究 | 第16页 |
1.2.2.2“典雅”的美术学研究 | 第16-17页 |
1.2.2.3“典雅”的语言学研究 | 第17-18页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8-19页 |
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9-25页 |
2.1 课堂教学语言概念界定 | 第19页 |
2.2“典雅语言”的概念分析 | 第19-21页 |
2.2.1“典雅语言”词源分析 | 第19-21页 |
2.2.2“典雅语言”与“雅言”之间的差异性 | 第21页 |
2.3 课堂教学语言典雅化概念分析 | 第21-25页 |
2.3.1 良善的德性修养 | 第22页 |
2.3.2 高雅的审美情趣 | 第22页 |
2.3.3 谦恭的交往态度 | 第22页 |
2.3.4 温和的言说方式 | 第22-25页 |
3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现状案例分析 | 第25-34页 |
3.1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 第25-31页 |
3.1.1 语文教师的教学案例分析 | 第25-29页 |
3.1.2 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3.2 问题归因分析 | 第31-34页 |
3.2.1 初中语文教师自身语言素养不高 | 第31-32页 |
3.2.2 教师缺乏典雅语言生成的教育智慧 | 第32页 |
3.2.3 教学语言缺乏对话性 | 第32-34页 |
4.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典雅化实践探索 | 第34-48页 |
4.1 研究案例的选择 | 第34页 |
4.2《芦花荡》优质课案例描述 | 第34-44页 |
4.3《芦花荡》教学案例分析 | 第44-48页 |
4.3.1 教学语言中蕴含着高雅的审美情趣 | 第44-45页 |
4.3.2 教学语言表现出恰当的言说方式 | 第45页 |
4.3.3 教学语言中包含了诗意的情感熏陶 | 第45-46页 |
4.3.4 教学语言中体现出了良善的德性修养 | 第46-48页 |
5 课堂教学语言典雅化的训练策略 | 第48-51页 |
5.1 植根诗意文化,陶冶诗意情怀 | 第48页 |
5.2 播种诗意种子,加强诗思训练 | 第48-49页 |
5.3 立足自身现状,积淀典雅语言 | 第49-50页 |
5.4 立足典雅底蕴,创设诗意课堂 | 第50-51页 |
6 总结及反思 | 第51-52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1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