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1 小麦野生近缘种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1.2 小麦族植物的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形态学水平 | 第10页 |
1.2.2 DNA水平 | 第10-11页 |
1.2.3 生化水平 | 第11页 |
1.2.4 细胞学水平 | 第11-12页 |
1.3 青海高原以礼草属植物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4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青海高原三个以礼草属21个居群形态学分析 | 第14-2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4-15页 |
2.1.1 材料 | 第14页 |
2.1.2 方法 | 第14-15页 |
2.2 数据分析 | 第15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15-20页 |
2.3.1 以礼草属穗部遗传多样性结果 | 第15-18页 |
2.3.1.1 梭罗草穗部遗传多样性 | 第15-16页 |
2.3.1.2 糙毛以礼草穗部遗传多样性 | 第16-17页 |
2.3.1.3 大颖草穗部遗传多样性 | 第17-18页 |
2.3.2 21 个以礼草属居群穗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18-19页 |
2.3.3 以礼草属穗部性状聚类分析 | 第19-20页 |
2.4 结论与讨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青海高原以礼草属三个主要物种核型分析研究 | 第21-5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3.1.1 材料 | 第2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1-24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2页 |
3.3.1 梭罗草的核型分析 | 第24-33页 |
3.3.1.1 2012631155 的核型分析 | 第24-29页 |
3.3.1.3 2012631147 的核型分析 | 第29-31页 |
3.3.1.4 2014631030 的核型分析 | 第31-33页 |
3.3.2 糙毛以礼草的核型分析 | 第33-41页 |
3.3.2.1 2014631005 的核型分析 | 第33-35页 |
3.3.2.2 2012631130 的核型分析 | 第35-37页 |
3.3.2.3 2014631017 的核型分析 | 第37-39页 |
3.3.2.4 2013631055 的核型分析 | 第39-41页 |
3.3.3 大颖草的核型分析 | 第41-49页 |
3.3.3.1 2012631113 的核型分析 | 第41-43页 |
3.3.3.2 2012631132 的核型分析 | 第43-45页 |
3.3.3.3 2014631007 的核型分析 | 第45-47页 |
3.3.3.4 2014631012 的核型分析 | 第47-49页 |
3.3.4 进化趋势及种内多样性分析 | 第49-52页 |
3.4 结论与讨论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基于EST-SSR的青海高原以礼草属主要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3-6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5页 |
4.1.1 材料 | 第53页 |
4.1.2 方法 | 第53-55页 |
4.2 数据统计 | 第5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4.3.1 以礼草属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5-57页 |
4.3.2 以礼草属三个种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57-58页 |
4.3.3 以礼草属3个物种居群的聚类分析 | 第58-59页 |
4.4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