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氨基酸简介 | 第12-15页 |
1.2.1 氨基酸的分类 | 第12-13页 |
1.2.2 氨基酸的作用 | 第13页 |
1.2.3 氨基酸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4 氨基酸工业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1.3 角蛋白水解液柱下液的综合利用 | 第15-18页 |
1.3.1 L-胱氨酸的生产 | 第15-16页 |
1.3.2 从母液中继续分离其他氨基酸 | 第16-18页 |
1.3.3 综合利用母液 | 第18页 |
1.4 氨基酸螯合钙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4.1 氨基酸螯合钙的概念 | 第19页 |
1.4.2 氨基酸螯合钙的吸收模式 | 第19-20页 |
1.4.3 氨基酸螯合钙的特点 | 第20页 |
1.4.4 氨基酸螯合钙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角蛋白水解液柱下液的成分分析和脱色条件研究 | 第22-31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主要材料 | 第22-24页 |
2.2.1 原材料 | 第22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1 成分分析 | 第24页 |
2.3.2 脱色条件 | 第24-26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6-30页 |
2.4.1 成分分析 | 第26页 |
2.4.2 矿物元素含量 | 第26-27页 |
2.4.3 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 | 第27-28页 |
2.4.4 角蛋白水解液柱下液的脱色条件研究 | 第28-30页 |
2.5 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复合氨基酸钙的制备研究 | 第31-40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主要材料 | 第31-33页 |
3.2.1 原材料 | 第31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32-33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3-35页 |
3.3.1.复合氨基酸及其螯合钙的制备工艺 | 第33页 |
3.3.2 螯合工艺最佳参数的确定 | 第33-35页 |
3.3.3 分析方法 | 第3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5-39页 |
3.4.1 钙源的选择 | 第35页 |
3.4.2 复合氨基酸钙螯合反应条件的单因素分析 | 第35-38页 |
3.4.3 正交优化实验 | 第38-39页 |
3.5 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复合氨基酸钙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40-49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主要材料 | 第40-41页 |
4.2.1 原材料 | 第40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40-41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1-43页 |
4.3.1 复合氨基酸及其螯合钙的制备 | 第41页 |
4.3.2 复合氨基酸钙的定性检测 | 第41-42页 |
4.3.3 复合氨基酸钙pH值测定 | 第42页 |
4.3.4 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吸湿返潮性测定 | 第42页 |
4.3.5 复合氨基酸钙的成分分析 | 第42页 |
4.3.6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4.3.7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页 |
4.3.8 差示热量扫描(DSC)分析 | 第43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4.4.0 复合氨基酸钙的定性检测 | 第43页 |
4.4.1 复合氨基酸钙的性状 | 第43-44页 |
4.4.2 复合氨基酸钙的成分分析 | 第44-46页 |
4.4.3 复合氨基酸螯合钙吸湿返潮性 | 第46页 |
4.4.4 紫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4.4.5 复合氨基酸及其螯合钙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4.4.6 差示热量扫描分析 | 第48页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50页 |
5.2 创新点 | 第50页 |
5.3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