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9页 |
1.1 稀土发光材料简介 | 第11-12页 |
1.2 稀土离子的能级 | 第12-15页 |
1.2.1 概述 | 第12页 |
1.2.2 稀土离子的电子结构和光谱项 | 第12-15页 |
1.3 上转换发光概述 | 第15-22页 |
1.3.1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3.2 上转换发光的机理 | 第16-18页 |
1.3.3 Er~(3+)/Yb~(3+)掺杂材料中的能量传递和上转换发光 | 第18-20页 |
1.3.4 多光子过程中光子数、激发功率及上转换发光强度三者的关系 | 第20-21页 |
1.3.5 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光效率 | 第21-22页 |
1.4 钼酸盐简介 | 第22-24页 |
1.5 稀土离子的下转换发光 | 第24-25页 |
1.6 近红外发光特性概述 | 第25-26页 |
1.7 稀土发光材料的类型及应用 | 第26-29页 |
第2章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29-34页 |
2.1 稀土发光材料制备方法 | 第29-31页 |
2.2 稀土掺杂荧光粉的表征方法 | 第31-34页 |
2.2.1 结构晶体表征 | 第31-32页 |
2.2.2 样品形貌表征 | 第32页 |
2.2.3 光谱测量方法 | 第32-34页 |
第3章 NaGd(MoO_4)_2:Er~(3+)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 第34-46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NaGd(MoO_4)_2:Er~(3+)荧光粉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34-35页 |
3.2.1 NaGd(MoO_4)_2:Er~(3+)荧光粉的合成 | 第34页 |
3.2.2 NaGd(MoO_4)_2:Er~(3+)荧光粉的结构表征 | 第34-35页 |
3.3 NaGd(MoO_4)_2:Er~(3+)荧光粉的红外光谱性质研究 | 第35-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Er~(3+)/Yb~(3+)共掺杂NaGd(MoO_4)_2荧光粉的发光特性 | 第46-56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Er~(3+)/Yb~(3+)共掺杂NaGd(MoO_4)_2荧光粉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 第46-47页 |
4.2.1 Er~(3+)/Yb~(3+)共掺杂NaGd(MoO_4)_2荧光粉的合成 | 第46页 |
4.2.2 Er~(3+)/Yb~(3+)共掺杂NaGd(MoO_4)_2荧光粉的晶体结构 | 第46-47页 |
4.3 NaGd(MoO_4)_2:Er~(3+)/Yb~(3+)荧光粉上转换发光性质 | 第47-54页 |
4.3.1 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质及机理 | 第47-50页 |
4.3.2 样品的下转换发光性质 | 第50-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