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7页 |
·选题的来源与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的来源 | 第9-10页 |
·理论与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关于金融生态的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国外关于金融生态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的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可能实现的创新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 | 第15-17页 |
·创新点 | 第15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金融生态的概述 | 第17-23页 |
·自然生态系统的概述 | 第17-18页 |
·自然生态系统相关理论的提出 | 第17页 |
·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 第17-18页 |
·金融生态系统的仿生性 | 第18-20页 |
·发展和演进的动态过程 | 第19页 |
·具有明确的结构特征 | 第19页 |
·开放的具有自我调控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 | 第19-20页 |
·金融生态的内涵 | 第20-23页 |
·国内关于金融生态内涵的讨论 | 第20-21页 |
·本文对于金融生态内涵的界定 | 第21-23页 |
第三章 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与模型 | 第23-30页 |
·金融生态主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23-24页 |
·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回顾 | 第24-26页 |
·金融生态主体理论的建立 | 第24-25页 |
·金融生态主体理论的发展 | 第25-26页 |
·金融生态理论的建立 | 第26页 |
·金融生态的两部门数理模型 | 第26-30页 |
第四章 江苏省金融生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 第30-51页 |
·选取变量及收集数据 | 第30-39页 |
·经济增长变量的选取 | 第30页 |
·金融生态主体指标选取 | 第30-33页 |
·金融生态环境指标选取 | 第33-39页 |
·建立模型 | 第39-45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39-40页 |
·协整检验 | 第40-43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3-45页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45-49页 |
·基于VEC 模型的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45-46页 |
·江苏省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主体之间的Granger 检验 | 第46-47页 |
·对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的现实分析 | 第47-49页 |
·实证分析的结论 | 第49-51页 |
第五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 第51-55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政策建议 | 第52-53页 |
·积极主动地发挥政府在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 | 第52-53页 |
·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 第53页 |
·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