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2.1. 问题提出 | 第20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1.4. 创新点和贡献 | 第22-24页 |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4-33页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1.1. 可持续发展的起源和发展 | 第24页 |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24-25页 |
2.1.3.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关系 | 第25页 |
2.2. 承载力的相关研究的 | 第25-28页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7-28页 |
2.3.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相关研究 | 第28-31页 |
2.3.1.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内涵 | 第28-29页 |
2.3.2. 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的定量化方法 | 第29-31页 |
2.4. 干旱半干旱地区承载力的相关研究 | 第31-32页 |
2.5.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3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33-45页 |
3.1. 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41页 |
3.1.1. 构建原则 | 第33-34页 |
3.1.2. 指标选取 | 第34-35页 |
3.1.3. 指标框架 | 第35-36页 |
3.1.4. 指标标准化 | 第36-37页 |
3.1.5. 指标权重确定 | 第37-41页 |
3.2. 承压指数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3.3. 协调系数和可持续发展系数评价方法 | 第42-45页 |
3.3.1. 计算评价指数 | 第42-43页 |
3.3.2. 计算协调系数 | 第43-44页 |
3.3.3. 计算可持续发展系数 | 第44-45页 |
4 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实证研究 | 第45-69页 |
4.1. 乌鲁木齐市承载力现状和问题 | 第45-60页 |
4.1.1. 土地承载力现状及问题 | 第45-48页 |
4.1.2. 水资源承载力现状及问题 | 第48-51页 |
4.1.3. 环境承载力现状及问题 | 第51-53页 |
4.1.4. 交通承载力现状及问题 | 第53-55页 |
4.1.5. 经济承载力现状及问题 | 第55-58页 |
4.1.6. 社会承载力现状及问题 | 第58-60页 |
4.2. 乌鲁木齐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结果及原因解析 | 第60-69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60页 |
4.2.2. 研究结果 | 第60-62页 |
4.2.3. 研究发现 | 第62-66页 |
4.2.4. 原因解析 | 第66-69页 |
5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 第69-77页 |
5.1. 结论 | 第69-71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71-75页 |
5.2.1. 产业发展方面 | 第71-72页 |
5.2.2. 环境保护方面 | 第72-73页 |
5.2.3. 资源利用方面 | 第73-74页 |
5.2.4. 基础设施方面 | 第74页 |
5.2.5. 人口发展方面 | 第74-75页 |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附录 | 第80-81页 |
后记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