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理论论文

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1.1 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第15页
    1.4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二章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工作原理第16-31页
    2.1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总体构成第16-17页
    2.2 高压油泵第17-21页
        2.2.1 高压油泵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17-18页
        2.2.2 高压油泵数学模型第18-20页
        2.2.3 高压油泵仿真模型第20-21页
    2.3 油量计量阀第21-23页
        2.3.1 油量计量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21-22页
        2.3.2 油量计量阀的数学模型第22-23页
        2.3.3 油量计量阀仿真模型第23页
    2.4 高压共轨管第23-27页
        2.4.1 共轨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23-25页
        2.4.2 共轨管数学模型第25-26页
        2.4.3 高压共轨管仿真模型第26-27页
    2.5 喷油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27-29页
        2.5.1 喷油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27-28页
        2.5.2 喷油器数学模型第28-29页
        2.5.3 喷油器仿真模型第29页
    2.6 电子控制单元(ECU)简介第29-30页
    2.7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轨压控制策略第31-43页
    3.1 PID算法简介第31-33页
        3.1.1 PID调节的具体含义第31-33页
        3.1.2 位置式PID和增量式PID选择第33页
    3.2 共轨系统控制策略简介第33-35页
        3.2.1 共轨系统调压原理第33-34页
        3.2.2 共轨系统开环、闭环(反馈、负反馈)控制策略的描述第34-35页
    3.3 轨压控制策略详细方案的确定第35-41页
        3.3.1 目标轨压模块第35页
        3.3.2 目标轨压变化步长的限制第35-36页
        3.3.3 轨压限值计算模块第36页
        3.3.4 环境因素的修正第36-38页
        3.3.5 开环控制模块第38-39页
        3.3.6 闭环控制模块第39-40页
        3.3.7 开闭环切换模块第40页
        3.3.8 轨压传感器信号采集模块第40-41页
    3.4 轨压控制策略总体方案的确定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的硬件在环仿真第43-63页
    4.1 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简介第43-44页
    4.2 硬件在环仿真测试系统硬件设计第44-51页
        4.2.1 机箱、板卡、实时处理器第45-46页
        4.2.2 综合信号管理单元分析第46-49页
        4.2.3 电流采集模块第49-50页
        4.2.4 断路测试盒(BOB)第50页
        4.2.5 车载电源模拟器第50-51页
        4.2.6 电源管理模块第51页
        4.2.7 负载箱第51页
    4.3 实验管理软件第51-53页
        4.3.1 工程配置(System Definition File)介绍第52页
        4.3.2 用户操作界面(Workspace)介绍第52-53页
    4.4 实时软件模型第53-58页
        4.4.1 进气系统第54-56页
        4.4.2 燃油供给系统第56-57页
        4.4.3 冷却系统第57-58页
    4.5 轨压控制策略硬件在环仿真实验第58-62页
        4.5.1 PID参数对轨压的影响第58-59页
        4.5.2 起动工况仿真实验第59页
        4.5.3 稳态工况仿真实验第59-60页
        4.5.4 瞬态工况仿真实验第60-62页
    4.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轨压控制策略台架试验第63-75页
    5.1 试验台架第63-68页
        5.1.1 发动机各项参数第64-66页
        5.1.2 标定实验所用标定软件第66-68页
    5.2 发动机试验台架各工况标定试验第68-72页
        5.2.1 起动工况控制策略标定试验第68-69页
        5.2.2 稳态工况控制策略标定试验第69-70页
        5.2.3 瞬态工况控制策略标定试验第70-72页
    5.3 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对轨压稳定的对比研究第72-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75-77页
    6.1 全文总结第75页
    6.2 展望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M-BEM中求解器改进与Legendre级数基本解误差分析
下一篇: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舰船作战系统灵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