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BmimOAc/DBU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反应合成含硫杂环化合物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6页
    1.1 离子液体概述第14-16页
        1.1.1 离子液体定义第14页
        1.1.2 离子液体的发展第14页
        1.1.3 离子液体组成和分类第14-15页
        1.1.4 离子液体的催化应用第15-16页
    1.2 有机碱概述第16-18页
        1.2.1 有机碱简介第16-17页
        1.2.2 有机碱的催化应用第17-18页
    1.3 含硫杂环化合物概述第18-22页
        1.3.1 含硫杂环化合物简介第18-19页
        1.3.2 (1,3)-二硫戊环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第19-22页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第22-24页
    参考文献第24-26页
第二章 DBU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反应合成含硫杂环化合物第26-42页
    2.1 引言第26-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0页
        2.2.1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27-28页
        2.2.2 有机碱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反应合成(1,3)-二硫戊环衍生物第28-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40页
        2.3.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31-32页
        2.3.2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32-33页
        2.3.3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33-34页
        2.3.4 反应物比例的影响第34-35页
        2.3.5 催化剂种类的考察第35-36页
        2.3.6 反应溶剂的影响第36-37页
        2.3.7 反应中气体鉴别吸收和机理研究第37-38页
        2.3.8 反应底物考察第38-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第三章 BmimOAc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反应合成含硫杂环化合物第42-67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实验部分第43-47页
        3.2.1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43-44页
        3.2.2 离子液体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反应合成(1,3)-二硫戊环含硫衍生物第44-46页
        3.2.3 内盐(BmimCS_2)的合成和催化研究第46页
        3.2.4 核磁滴定第46-4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7-65页
        3.3.1 反应温度的影响第47-48页
        3.3.2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8-49页
        3.3.3 反应物比例的影响第49-51页
        3.3.4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第51-52页
        3.3.5 反应溶剂的影响第52页
        3.3.6 催化剂种类的考察第52-54页
        3.3.7 反应中气体鉴别和吸收第54-55页
        3.3.8 核磁滴定第55-62页
        3.3.9 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氰乙酸乙酯反应的机理研究第62-63页
        3.3.10 反应底物考察第63-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第四章 离子液体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亲核试剂反应合成含(?)环化合物第67-74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实验部分第68-71页
        4.2.1 实验仪器和药品第68页
        4.2.2 1-丁基-3-甲基咪唑绘醋酸盐离子液体(BmimOAc)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邻苯二胺的反应第68-69页
        4.2.3 1-丁基-3-甲基咪唑鎓醋酸盐离子液体(BmimOAc)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邻苯二酚的反应第69页
        4.2.4 1-丁基-3-甲基咪唑鎓醋酸盐离子液体(BmimOAc)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邻氨基苯酚的反应第69-70页
        4.2.5 1-丁基-3-甲基咪唑鎓醋酸盐离子液体(BmimOAc)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苯酚的反应第70页
        4.2.6 DBU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苯胺的反应第70页
        4.2.7 DMAP催化三硫代碳酸乙烯酯与苯胺的反应第70-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4页
全文总结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InS2/ZnS QDs对稀有鮈鲫的生殖及胚胎发育毒性效应研究
下一篇:结构变分不等式与凸优化问题的若干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