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2页 |
1.2.1 绿色发展内涵 | 第15-17页 |
1.2.2 国外绿色发展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 第17-19页 |
1.2.3 国内绿色发展相关指标体系研究 | 第19-22页 |
1.2.4 小结 | 第22页 |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1 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创新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绿色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25-40页 |
2.1 评估框架设置 | 第25页 |
2.2 现有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收集及分析 | 第25-26页 |
2.2.1 资料来源 | 第25页 |
2.2.2 参考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汇总 | 第25-26页 |
2.3 指标选取方法 | 第26-29页 |
2.3.1 指标初选方法 | 第26-27页 |
2.3.2 指标优选方法 | 第27-29页 |
2.4 指标权重设定 | 第29-35页 |
2.5 指标目标值设置 | 第35-38页 |
2.6 数据标准化 | 第38-40页 |
2.6.1 正、逆向指标标准化 | 第38页 |
2.6.2 否定指标标准化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珠三角城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 第40-61页 |
3.1 评估对象设定 | 第40页 |
3.2 综合评估方法 | 第40页 |
3.3 数据来源 | 第40-41页 |
3.4 评估结果 | 第41-61页 |
3.4.1 绿色经济评估分析 | 第44-49页 |
3.4.2 绿色环境评估分析 | 第49-52页 |
3.4.3 绿色人文评估分析 | 第52-55页 |
3.4.4 绿色制度评估分析 | 第55-57页 |
3.4.5 绿色空间评估分析 | 第57-59页 |
3.4.6 小结 | 第59-61页 |
第四章 促进珠三角城市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61-70页 |
4.1 促进绿色经济的政策建议 | 第61-64页 |
4.1.1 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 第61页 |
4.1.2 严格准入,优化产业布局 | 第61-62页 |
4.1.3 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水平 | 第62-63页 |
4.1.4 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 第63页 |
4.1.5 技术水平提升 | 第63-64页 |
4.2 促进绿色环境的政策建议 | 第64-65页 |
4.2.1 环境空气质量治理 | 第64页 |
4.2.2 地表水环境质量治理 | 第64-65页 |
4.2.3 土壤环境污染治理 | 第65页 |
4.3 促进绿色人文的政策建议 | 第65-67页 |
4.3.1 提倡绿色交通,完善公共交通路网 | 第66页 |
4.3.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第66页 |
4.3.3 提高绿色建筑比例 | 第66-67页 |
4.4 促进绿色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67-68页 |
4.4.1 健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第67页 |
4.4.2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体系 | 第67-68页 |
4.4.3 做好碳排放权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 | 第68页 |
4.4.4 全面建立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 | 第68页 |
4.5 促进绿色空间的政策建议 | 第68-70页 |
4.5.1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 第69页 |
4.5.2 拓展生态空间,提高生态用地比例 | 第69页 |
4.5.3 提高土地集约效率,控制土地开发强度 | 第69-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 1 | 第79-89页 |
附录 2 | 第89-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