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2页 |
第一章 《中央日报》副刊的自我定位及战后发展流变 | 第12-17页 |
第一节 《中央日报》副刊与国民党文艺宣传之关系 | 第12-14页 |
第二节 战后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中央日报》副刊 | 第14-17页 |
一、战后《中央日报》副刊发展的政治背景 | 第15页 |
二、战后《中央日报》副刊发展的文化背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花开两朵”的《中央日报》副刊 | 第17-39页 |
第一节 特殊年代的产物——并存的两份国民党中心党报 | 第17-20页 |
第二节 走向抗战胜利的重庆《中央日报》副刊 | 第20-31页 |
一、王新命的编辑理念:“不背离政治立场” | 第20-27页 |
二、遂今的编辑理理念:“青年的写作园地” | 第27-31页 |
第三节 还都南京的《中央日报》副刊 | 第31-39页 |
一、马星野与《中央日报》副刊 | 第31-35页 |
二、沛森与《中央副刊》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复员大迁徙中的文学 | 第39-58页 |
第一节 文学表达的关键词:“离开”与“归来” | 第39-44页 |
一、东归前:离开的喜悦与不舍 | 第39-41页 |
二、归途中:记录艰辛的“日记” | 第41-42页 |
三、东归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复员凯旋声中的现实揭示:“胜利的灾难” | 第44-53页 |
一、中下层生活的写实:还都后的物价与房荒 | 第44-49页 |
二、接收与劫收的恶果:膨胀的金钱与享乐 | 第49-53页 |
第三节 精神信仰的丧失与文学中的幻灭感 | 第53-58页 |
第四章 《中央日报》副刊与战后国统区文化走向 | 第58-78页 |
第一节 战后重庆和南京版《中央日报》副刊的宣传维度 | 第58-63页 |
一、保守的重庆《中央副刊》 | 第58-60页 |
二、激进的南京《中央副刊》 | 第60-63页 |
第二节 短暂的民主:战后《中央日报》副刊的言说环境 | 第63-71页 |
一、言论尺度的扩大 | 第63-66页 |
二、“先日报,后中央”的路线 | 第66-68页 |
三、国民党言论控制的松动 | 第68-71页 |
第三节 战后文艺界团结的打破与分化 | 第71-78页 |
一、抗战胜利前后《中央日报》副刊文人的流失 | 第71-74页 |
二、“文协”的团结与分化 | 第74-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