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 | 第10-11页 |
1.2 抗生素与细菌耐药 | 第11-13页 |
1.2.1 抗生素作用机制 | 第11页 |
1.2.2 细菌耐药机制 | 第11-12页 |
1.2.3 细菌耐药性的遗传学机制 | 第12-13页 |
1.3 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 | 第13-14页 |
1.3.1 质粒 | 第13页 |
1.3.2 转座子 | 第13页 |
1.3.3 整合子 | 第13-14页 |
1.4 ISCR2移动元件 | 第14-16页 |
1.4.1 ISCR的发现 | 第14页 |
1.4.2 ISCR的特点 | 第14-15页 |
1.4.3 ISCR2简介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ISCR2基因与细菌耐药性的研究 | 第18-31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2.1.1 样品采集及细菌分离 | 第18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18-19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9-24页 |
2.2.1 准备试验及通用试验 | 第19-20页 |
2.2.2 水样中可培养耐药菌比例测定 | 第20-21页 |
2.2.3 病鱼病灶可培养菌的分离及鉴定 | 第21页 |
2.2.4 病鱼病灶分离菌中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检测 | 第21-22页 |
2.2.5 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Vibrio sp. L-85基因组DNA | 第22页 |
2.2.6 Vibrio sp. L-85基因组DNA测序 | 第22-23页 |
2.2.7 病鱼病灶分离菌ISCR2基因检测 | 第23页 |
2.2.8 病鱼病灶分离菌中耐药菌比例测定 | 第23-24页 |
2.3 试验结果 | 第24-30页 |
2.3.1 水样中可培养耐药菌的比例 | 第24-25页 |
2.3.2 病鱼病灶分离菌的 16S rRNA鉴定 | 第25-26页 |
2.3.3 病鱼病灶分离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检测 | 第26-27页 |
2.3.4 Vibrio sp. L-85基因组DNA测序结果 | 第27-28页 |
2.3.5 病鱼病灶分离菌中ISCR2基因的分布 | 第28-29页 |
2.3.6 病鱼病灶分离菌抗生素耐药菌比例 | 第29-30页 |
2.4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ISCR2元件分布情况及结构多样性的研究 | 第31-43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3.1.1 样品及菌株来源 | 第31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31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1-35页 |
3.2.1 准备试验及通用试验 | 第31-33页 |
3.2.2 病鱼病灶分离菌ISCR2基因检测 | 第33页 |
3.2.3 mph-like基因功能验证 | 第33-34页 |
3.2.4 携带mph-like基因的病灶分离菌MIC鉴定 | 第34页 |
3.2.5 水样中相关耐药基因定量试验 | 第34-35页 |
3.3 试验结果 | 第35-41页 |
3.3.1 数据库中ISCR2结构的多样性 | 第35-37页 |
3.3.2 病灶分离菌中ISCR2结构的多样性 | 第37-38页 |
3.3.3 mph-like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38-40页 |
3.3.4 水样中抗生素基因及ISCR2的相关性 | 第40-41页 |
3.4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附录 | 第49-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