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论文--发动机原理论文

旋转阀式脉冲爆震燃烧室非稳态进气与起爆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注释表第17-19页
缩略词第19-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4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0-22页
    1.2 爆震理论与机理第22-29页
        1.2.1 Chapman-Jouguet理论第22-23页
        1.2.2 ZND模型第23-24页
        1.2.3 爆震波不稳定传播第24-27页
        1.2.4 爆震波结构第27-29页
    1.3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第29-39页
        1.3.1 PDE研究现状第29-31页
        1.3.2 旋转阀式PDE研究进展第31-33页
        1.3.3 PDE内非稳态流动相关研究第33-35页
        1.3.4 爆震起爆技术相关研究第35-39页
    1.4 研究存在的技术瓶颈与挑战第39-40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40-41页
第二章 旋转阀式PDC模型设计方案第41-60页
    2.1 总体设计方案第41-47页
        2.1.1 进气方案构想第42页
        2.1.2 旋转阀方案第42-45页
        2.1.3 爆震管长与管径的选择第45-46页
        2.1.4 PDC模型设计参数第46-47页
    2.2 PDC模型结构第47-51页
        2.2.1 旋转阀与进气道第47-49页
        2.2.2 点火凹腔第49-50页
        2.2.3 传动部件第50-51页
    2.3 协调工作控制系统方案第51-53页
    2.4 供油及雾化方案第53-59页
        2.4.1 粒径测量原理第54-55页
        2.4.2 试验系统及工况第55-56页
        2.4.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6-59页
    2.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三章 助爆措施机理研究第60-87页
    3.1 单循环爆震试验系统第60-63页
        3.1.1 试验系统第60-63页
        3.1.2 试验步骤第63页
    3.2 扰流片对爆震波传播特性影响第63-77页
        3.2.1 试验方法及工况第64-65页
        3.2.2 爆震波速度特性第65-69页
        3.2.3 爆震波胞格结构第69-77页
    3.3 预爆管起爆机理第77-83页
        3.3.1 试验方法及工况第77-78页
        3.3.2 突扩比 1.34 的起爆特性第78-81页
        3.3.3 突扩比4的起爆特性第81-83页
    3.4 预爆管起爆准则第83-85页
    3.5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四章 旋转阀式PDC非稳态进气特性研究第87-109页
    4.1 PDC模型及计算方法第87-89页
        4.1.1 计算模型及方法第87-88页
        4.1.2 网格独立性验证第88-89页
        4.1.3 计算方法的验证第89页
    4.2 非稳态进气过程分析第89-97页
    4.3 工作参数对进气特性的影响第97-100页
    4.4 结构参数对进气特性的影响第100-106页
        4.4.1 旋转阀进气孔角度第100-103页
        4.4.2 旋转阀进气孔型面第103-106页
    4.5 PDC流阻特性第106-108页
    4.6 本章小结第108-109页
第五章 旋转阀式PDC起爆性能研究第109-135页
    5.1 凹腔点火第109-115页
        5.1.1 试验系统第109-111页
        5.1.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11-115页
    5.2 射流点火第115-125页
        5.2.1 试验系统第116-117页
        5.2.2 流场数值分析第117-122页
        5.2.3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2-125页
    5.3 预爆管点火第125-130页
        5.3.1 试验系统第125-127页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7-130页
    5.4 扰流器形式对多循环DDT过程影响第130-133页
    5.5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35-138页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第135-136页
    6.2 本文的创新点第136-137页
    6.3 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37-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中小城镇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种植不同耐盐植物对盐渍化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